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温哥华华人晒一家三口账单:无房无车,每月竟要花$9300

Sun May 05 2024 10:47:59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一家三口,每月究竟要在温哥华花多少钱?在前些天的文章中提到:温哥华中产家庭收入的门槛,大约是每年税后年薪7~7.5万,也就是家庭税后月薪6000多。虽说温哥华物价高,但至少已经是“入门中产”了,不至于过不了日子吧?如果买房买车还是有些吃力,那一家三口租房住、坐公共交通,一个月6000多的花销应当足够?近期,社交媒体上一位华人的账单引发了热议:中产阶级移民,在温哥华一家三口的每月总开支达到了$9300,近万!而且,还是无房无车状态。

该账单一出,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大家普遍不理解是:有房有车的三口之家,如果不是大富大贵,$9300一个月都有些吃力了,何况没房没车,如何能花这么多?其中两个部分的花销最有争议:房租每月4500、超市每月1700。

4500,是温西的城市屋每月租金 —— 其实不光是晒账单的这位华人,不少华人家长都会觉得:一旦有了孩子,就要给孩子充足的空间,而温哥华的两卧室公寓普遍七八十平米,居住空间够,活动空间不够。

但还是有很多网友在评论区质疑:既然是租房住,既然还是要考虑总开销,觉得现在的开销太大,那么房租(4500)的比例,怎么也不应该接近总开销(9300)的一半。三分之一才是合理的。如果三分之一的话,那么这个家庭确实最适合租的,就是两卧室公寓,因为温哥华两卧室公寓月租金均价就是在3000左右。

另外一个是超市:虽然现在物价很高,但多数网友认为只要不吃山珍海味,不买昂贵的肉,一个月肯定是吃不到1700的,充其量1000,如果够节约,比如全去Costco,一个月三口之家可能只要几百。因此,网友们的观点是:房租和吃饭,至少能总计节约$2000,所以这个中产三口之家,无房无车状态下的每月开销应当在$7000左右,而不是近万。

对于这位华人晒出的其他账单部分,网友普遍没有异议:孩子教育一个月800真不算贵,卷娃的家庭一个月动辄三五千;手机、电费、交通费也很合理,下下馆子也正常,中产家庭确实要适度消遣。

网友们尝试帮这位华人每月“节约”了$2000,但就算每月$7000的开销,也让人心头一惊:已经超过了温哥华的“中产收入指标线”。也就是温哥华的“入门中产家庭”,哪怕没房没车,居然也可能入不敷出!其实真要节约,还能继续去掉一些开支,比如宠物费、网购费、娱乐费,但只要租的是满足一家三口需要的房子,只要超市价格还如此之高,每月的家庭开销几乎很难控制在$6000以内。并且,最理想的房租占开销比例应该在25%~30%之间,可温哥华家庭却面临着房租占开销比例的50%~60%,房屋可负担性之差可见一斑。

至于这位华人提到的中产阶级消费降级,则是大家公认的:在国内如果是中产阶级,最起码能用到人工的地方都用,比如修修补补、通下水道、找保姆,在温哥华,这些可不是中产阶级能负担得起的。

说完了没房没车的状态,接下来要说说有房有车的状态。一家三口的最低需求应当是两卧室公寓,不考虑新旧的话,在大温能花60~70万购买一套比较老、地段尚可的两卧室公寓。按照首付30%来计算,首先需要准备好20万左右的房款,再按照目前的利率来看,摊销期25年的话,月供为$3000~3500;现在的新车价格不菲,家庭用车如果要考虑普通二手SUV的话,3到4万也是要的。以现在的油价来看,每个月正常通勤,300+的油费少不了,外加150~200的保险费,和潜在的保养维修费。所以光是普通的房子加普通的车,在需要你先支出20多万的同时,每月还要3500以上的额外开销。以及,房子还包括地税和物业费,每年累计又是好几千,相当于每月多了三五百。养房养车,一个月已经花4000,再加上吃饭、杂费、孩子教育,又是奔着6000去了。温哥华的托儿所少、很多家庭是一位父母工作、一位父母全职带娃,那工作的家长压力可想而知。

在温哥华,如果你自己过日子,想尽可能省钱,完全可以去合租、去租地下室,然后每天凑合着吃。可是,当你有一个家庭,当你想好好照顾孩子的时候,会发现无论怎么省,硬开支还是让人头疼。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精彩评论:

     a 日子难过天天过 - 王小二 [14] (2024-05-05 14:40:23)
     a 哪有这么花钱的?一个月不该超过5000 - 神经病 [11] (2024-05-05 14: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