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38岁UBC博士回国任教 考核失败自杀去世

Tue May 14 2024 09:01:57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5月12日,小红书上有人发帖称,南京林业大学的宋凯博士因未能通过首聘期考核,随后遭遇降级和减薪,于4月2日不幸自杀离世,终年38岁。

网传,宋凯,1986年7月生,2010.9-2013.6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在CSC资助下出国留学,加拿大UBC博士、博士后。

2019年4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任教。

宋老师首聘期(4年)考核没通过,缺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学校降级降薪,还按要求退还了部分安家费和购房补贴,学校给宋老师提供的科研平台和机遇的支持协助十分有限,又没有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团队,全靠自己孤军奋战。4月2号,宋凯在南京自杀身亡,终年38岁。

宋凯副教授凭借如此出色的学历,作为高层次人才在2019年来到南京林业大学任教,在这几年任教过程中,也产出了优秀科研成果,他的科研之路才算走上正轨,所以大家在得知网传宋凯副教授轻生死亡的消息的时候,纷纷表示不相信。

加拿大38岁UBC博士回国任教 考核失败自杀去世

毕竟这样一位年轻的科研人才,未来的前景非常光明,怎么会选择轻生离开这个世界呢?

加拿大38岁UBC博士回国任教 考核失败自杀去世

随后,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相关负责人回应,宋老师确已去世,但网传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且不尊重家属,暴漏家属个人信息。目前南京林业大学官网已无该教师简历。

加拿大38岁UBC博士回国任教 考核失败自杀去世

有网友发声,既然与事实严重不符,那事实是什么?

也有网友质疑,高校发生负面新闻,回应永远是一句“与事实不符”。

加拿大38岁UBC博士回国任教 考核失败自杀去世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杨璐华与宋凯是硕士同学,5月12日,她爆料称宋凯在4月2日自杀身亡。

对于宋凯自杀的原因,她直言不讳———首聘期四年内,宋凯未通过学校考核,而被降职降薪,并且要求退还住部分安家费和住房补贴。

履历金光闪闪,含金量非常高,科研能力毋庸置疑的他怎么会考核不过关呢!

据悉,宋凯的考核指标中有一项很明确的指标—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但是已经入校四年的他目前尚没有成功。

加拿大38岁UBC博士回国任教 考核失败自杀去世

5月13日,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工作人员称,宋凯退还了一万元的安家费是因为他没达到学校的考核要求,这是当时入职合同中约定好的条款,学校并没有区别对待宋凯,宋凯去世后,学校将给予其家属抚恤金。

另有知情人透露,宋凯患有重度抑郁症,从高中起即有病史,常年服用抗抑郁药物,去世前几个月,宋凯出现了躯体化症状,自杀后未留下遗书。

加拿大38岁UBC博士回国任教 考核失败自杀去世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学校否认了“非升即走”的原因,只承认未通过考核,退还了1万元,但宋凯还是副教授,而宋凯身边的知情人则给出了另一种分析:

加拿大38岁UBC博士回国任教 考核失败自杀去世

宋凯没有通过考核,退还了一部分经费,但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是知识分子的面子问题,因为宋凯是有编制的人才引进,虽然不是“非升即走”,但实际状况差不多。

加拿大38岁UBC博士回国任教 考核失败自杀去世

而且宋凯在事发前需要完成一个基金课题,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存在嗜睡,进食少的问题,直到晚上才开始写论文,但文章没有任何进展。

加拿大38岁UBC博士回国任教 考核失败自杀去世

目前,各高校的科研竞争环境已经变得异常激烈。

在青年基金和科研项目资助的争夺战中,每一位学者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资源的稀缺与申请者数量的庞大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无疑加剧了学术界的“生存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年学者们不仅要追求学术上的成就,还要应对来自生活和经济上的压力,这种双重压力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加拿大38岁UBC博士回国任教 考核失败自杀去世

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评价体系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前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项目资助和论文发表的数量,而往往忽视了科研的原创性和深度。这种评价方式可能导致教师们过分追求短期的成果,而忽视了科研的本质和长远的学术价值。

此外,高校教师面临的职业晋升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非升即走”的压力下,教师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对他们的学术研究产生负面影响。

加拿大38岁UBC博士回国任教 考核失败自杀去世

长期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与政策、教师评价与发展等领域的西南财经大学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教授王思懿在接受接受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实行的“非升即走”制度,更多是大学为了打破事业编制体系下传统的终身聘用制、促进人才流动、激发教师工作活力,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的。

但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缺乏充分的博弈和协商过程,教师群体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缺乏表达意见的机会,因而极容易引发利益冲突。

或许这个制度该变变了。

你怎么看这起悲剧呢?再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精彩评论:

     a 为什么所以的评论都删除了? - 太诡异了。 [16] (2024-05-14 2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