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大温店铺
    • 店铺
    • 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登录 注册
  • 本地新闻
  • 加国新闻
  • 中国新闻
  • 国际新闻
  1. 新闻首页 /
  2. 加国新闻

    /
  • cover

    华裔女加国买房 丢定金 损失36万

    疫情期间,加拿大房地产火热,无数买家高位上车。多伦多一名华人女子以约130万的价格签约购买了一套新房,还付了近20万定金......结果几年后房价暴跌、利率飙升,交房前她干脆“人间蒸发”。 最后,开发商一纸诉状把她告上了法庭。结局更惨了...... 一场“买了不想要”的交易 根据安省高等法院9月公布的判决书:李女士的“失踪”,直接导致被判违约。不仅19.5万定金被没收,还要倒贴16万。   法庭文件显示,原告Major Weston Homes Limited(简称MW)是一家总部位于大多伦多旺市的开发商。被告李女士(Li,音译)是一位有意向MW购买房屋的买家。   2021年12月7日,李女士与MW公司签署了一份房屋买卖协议(“APS”),以1.309.990购买一套新房,并按要求支付了19.5万定金。 2024年1月18日左右,MW向李女士发出一封信,通知房子交割日期定为2024年4月12日。 合同明确写明,李女士作为买方,须在15天内聘请律师并提供律师姓名及联系方式,否则视为违约。如果买方未能在交割前至少30天聘请律师,则不仅构成违约,并且等于承认并同意,在这种情况下,卖方的出价将被取消。 从那之后,MW的律师多次发邮件、打电话,催促李女士提供律师信息: 3月28日:第一次催促,要求提供律师联系方式; 4月3日:通知李女士房屋已拿到入住许可; 4月9日:联系李女士之前用过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但对方表示知道该交易,但并未受雇于李女士; 4月11日:正式发违约警告信。 直到4月17日,MW的律师仍未收到李女士的任何回复,又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宣布合同终止、重新挂牌卖房、没收定金,并准备提告索赔。 房子转售亏了33.8万,差价全算她的 这套原本售价1.309.990的新房,后来重新挂牌只卖出971.800.整整亏了33.8万。 扣除19.5万定金后,仍有143.190的差额。 MW最终将李女士告上了法庭,追讨全部差额,还追加索赔: 房产重新上市期间的清洁费$1.776.20; 转售该房产前需缴纳的额外房地产/物业税$2.000; 从违约之日起至转售之日的水电费$3.468.12; 房地产佣金$33.080.93. 法院:买家确实违约 该案件于2025年9月进行审理,李女士没有出庭。 安省法官Kurz J.裁定,李女士确实违反了APS的条款,因此,MW有权终止交易,没收19.5万定金,转售该房产并寻求追回任何损失。 但MW主张的中介佣金被驳回。法官表示:“除了房地产佣金外,每项费用都是合理的并予以批准,总计7.244.32加元。” 法官解释说:“我不同意房地产佣金,据我了解,该佣金按4%收取,如果李女士没有违约而是完成交易,这笔佣金就会被支付。MW的律师声称,房地产佣金是额外损失,而且该公司必须为中止的APS支付这笔费用。在我收到的材料中,我没有看到任何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最终,李女士被判向MW赔偿$150.434.32.具体包括: 转售房价损失$143.190 额外损失$7.244.32 另加法定利息,以及9.000诉讼及动议费用,合计超过16万加元。如果再算上那笔已被没收的19.5万定金,李女士的损失近36万。
    time 6小时后
  • cover

    多大离谱作弊行为大曝光!华人学生雇枪手

    太离谱了! 近日,多伦多大学最“不可告人”的档案被曝光——官方作弊案例库!每一个案例都能让你在“???”和“哈哈哈哈”之间疯狂横跳。 不是小道消息,不是吃瓜论坛,都是经过学校官方曝光、走完冗长听证会流程后公开的“精选集”。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围观那些让监考老师瞳孔地震、让编剧甘拜下风的神级作弊名场面。 图源:thevarsity   案例1615:华人小哥雇枪手、打监考 UTSC一名大二学生在数学考试中,被监考发现座位下藏了一部手机(屏幕显示微信聊天界面,对方用中文回复,并发送答案)。 一般人遇到这种事:脸红、慌张、认错。 但这位同学,一边死死抓着手机,一边往门外狂奔,顺带把监考也给拽出了教室。到了走廊,他又给了监考一记“肘击”,然后撒腿就跑。 事后面对审问,该学生最初承认带手机进考场被发现后“太害怕”,才慌不择路。但45分钟后突然改口称,自己其实根本没参加考试,那个打监考的人是他通过TikTok雇来的“替考枪手”,只为获得更高分数。 更绝的是,这不是他第一次作弊。一年前,他还通过微信收答案被抓过。 结局就是,他被学校开除了。 案例567:厕所里的“答案交易” 一名精算系的助教(TA)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监守自盗”。他向三名学生每人收取1,500加元,提供两次测试的答案。 第一次:他带着学生轮流去厕所,让他们当场背答案。 第二次:他直接在考场里口头报答案,因为那场考试他是唯一的监考。 最终,他因三次无厘头索要期末考答案,成功引起教授怀疑。 东窗事发后,他试图甩锅给学生,教唆他们统一口径说是“自发作弊”。 结果学生反手一个举报,教他做人。 图文无关 案例617:Craigslist悬赏“数学枪手” 当别人在Craigslist找二手车、廉价租房时,一名微积分学生发掘出新用途,他发帖“寻找一位亚洲男生(中国人或韩国人),毕业或就读于多伦多大学,数学好,协助完成3次期中和1次期末考,酬劳1000加元另加奖金”,并附上了自己的手机号。 学校顺着网线…啊不,是电话号码,找到了他。 面对质问,他狡辩说只是“想找个便宜又好沟通的家教”,教授信了,还提醒他下次发广告注意措辞,并推荐了学校的正规辅导资源。 结果第二天的考试,他本人没出现,终究还是雇了枪手代考。 教授一眼识破并上报。 案例 663:面纱下的“陌生人” 某位化学教授注意到,一名学生只有在期中和期末时才戴面纱(niqab),而这也是她发挥“异常出色”的两次考试。 平时测验成绩:24分。 期中戴着面纱:87.5分。 期末再次戴面纱:93分。 教授起疑:她只有大考才“全副武装”,平时成绩也天壤之别。真是越想越不对劲...... 经笔迹专家鉴定:第一次考试和期中、期末的笔迹“完全不是同一个人”,连签名都是拙劣模仿。 案例410:渣男谈两个女友卷GPA 这可能是档案里最离谱的案件。 本案男主角,一位时间管理大师,把作弊发展成一个“邪教”。 他同时交往两位女友(时间线重叠),“操控”她们替他完成了9门课、21次作业。包括但不限于:替他上课、独立完成小组作业、准备演讲。 其中一位女友代写的论文得了60分,还被嫌弃“写得不购好。” 他甚至让两位女友分工合作,完成同一份读书报告的不同部分…... 这年头,渣男不光骗感情,还骗GPA! 以上所有案例,都不是段子,而是记录在多伦多大学官网的真实事件。有人被开除,有人被禁考,也有人直接毁了自己的人生。 本文仅供娱乐,请勿模仿。毕竟,自己学最多挂科,找枪手可能挂掉人生啊!
    time 6小时后
  • cover

    加拿大全民牙保出错!7.7万人改判不合资格

    加拿大卫生部周二确认,加拿大全民牙科保健计划(CDCP)实施近一年后,约有1%的成员被发现并不不符资格或共付金额(co-payment)计算错误。 图源:51记者拍摄   卫生部表示,这一问题源于部分申请者在审核时收入计算出现错误,导致他们被错误地认定为符合资格或共付比例不正确。 目前,约有77000名保险计划下的成员被认定为不符合资格,其中2.8万人截至10月3日已接受过牙科服务。 政府已于10月17日起陆续通知这些民众。 卫生部指出,这些人无需偿还在10月24日前所获得的牙科补助或共付差额。 官方呼吁CDCP成员若尚未注册My Service Canada Account(MSCA),应尽快创建账户,以便及时获取与牙科保险相关的重要通知。 加拿大卫生部在声明中表示:“我们承诺确保所有公共资助项目(如CDCP)在执行过程中保持诚信,严格遵守资格标准,并妥善管理公共资金。” 卫生部同时提醒,加拿大人的资格状态可能会在一个福利周期内发生变化,因此受保成员及牙科服务提供者应在每次就诊或提供服务前,确认患者的最新覆盖情况。 全民牙科保健计划于2023年12月启动,旨在为无保险、面临经济障碍的加拿大居民提供牙科护理服务。 然而,今年7月,加拿大牙医协会曾公开表达担忧,指出该计划存在“缺口”,影响牙医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协会还警告,一些雇主可能会因此取消员工原有的牙科福利计划,让员工转而依赖CDCP,造成潜在的制度挤出效应。 截至目前,超过550万加拿大人已纳入该计划,其中超过300万人已接受过牙科服务。 卫生部表示,该计划平均每年可为受益者节省约800加元的牙科费用。 什么是加拿大牙科护理计划(CDCP)? 该计划于2023年推出,旨在帮助年收入低于9万加元的家庭降低牙科治疗费用。据联邦政府介绍,该计划预计将帮助多达900万没有牙科保险的加拿大人获得必要的牙科护理。 你是否符合加拿大牙科护理计划的资格? 申请CDCP,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项条件: 是加拿大居民 不能通过雇主、学生组织、家庭成员的雇主福利、退休金计划或家庭成员的退休金计划获得牙科保险 已提交报税表 经调整后的家庭净收入(Adjusted Family Net Income)低于9万加元 如果通过省或地区的社会项目已获得牙科保险,只要符合上述所有条件,仍可申请CDCP。 CDCP具体覆盖哪些项目? CDCP包括以下口腔健康服务: 预防性服务,如洗牙、抛光、封闭剂和氟化处理 诊断性服务,如牙科检查和X光 修复性服务,如补牙 牙周服务,如深层洁治 口腔手术服务,如拔牙 2024年10月起,CDCP还扩展了保障范围,新增项目包括: 专科全面检查 牙冠 根管治疗重修 部分假牙 重大外科手术 中度镇静、深度镇静和全身麻醉 需要注意的是,CDCP不会直接向个人支付牙科护理费用。即使符合资格,患者仍需支付CDCP未覆盖的部分费用。
    time 6小时后
  • cover

    温哥华太贵,搬到这里房价减半!

    加拿大按揭与住房公司(CMHC)副首席经济学家Aled ab Iorwerth表示:加拿大两大最贵城市多伦多与温哥华的房屋建设严重不足,正在把居民“逼”向埃德蒙顿。 他说,数据已显示出从温哥华和多伦多迁往阿尔伯塔省首府的趋势,如果这两座城市不大幅增加房屋供应,情况只会愈发严重。 图源:51记者拍摄 “这已经在发生了。”Iorwerth在参加“加拿大不动产大会”后接受《金融邮报》采访时说。 根据CMHC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大多地区约有250万套住房库存,但若要维持当前可负担水平,到2035年第四季度需超过300万套。温哥华目前的110万套住房也需在此期间增加24%,才能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尚未触及“改善可负担性”的问题。 Iorwerth指出:“埃德蒙顿和卡尔加里相对更可负担,如果温哥华不增加供应,人们就会搬走。” 今年9月,多伦多地区平均房价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但仍高达1,077,602加元。温哥华依旧是全国最贵城市,基准价1,142,100加元,同比下跌3.2%。 相比之下,埃德蒙顿均价仅45.2万加元,甚至比去年还上涨2.8%。 即便在较实惠的城市如蒙特利尔,现有房屋中位价9月同比上涨7%,达63.25万加元,但Iorwerth预测,那里的新屋供应不足也将导致居民外流。 “若蒙特利尔不增建住房,人们会搬到三河市或魁北克城,”他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本应迁往有工作机会、有更好职业发展的地方,而不是被房价所迫。” 他指出,在多伦多和温哥华,建筑审批、土地使用审查等繁琐监管程序严重拖慢新屋建设。 “此外,开发费用也非常高。” CMHC研究显示,多伦多的开发费全国最高,温哥华位居第二。在某些大城市,政府收费占建筑成本20%以上;CMHC指出,若取消这些费用,多伦多房价可下降约24%。 “如果我们希望重置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住房可负担性,我们需要极大地增加供应,”Iorwerth表示,“由于房价过高,人们开始迁移。埃德蒙顿本来无需超量建设,但若多伦多和温哥华不行动,埃德蒙顿也将不得不加快建房。” 他补充,住房债务与就业市场的压力或将成为新的风险点,CMHC正密切关注未来两年内即将续约的200万笔房贷。 “这些都是2020、2021年签的五年期贷款,如今要续约,利率肯定更高,”他说,“唯一的好消息是,利率比去年稍低一点。”
    time 16小时前
  • cover

    同是夫妻,加拿大、中国分配遗产大不相同!

    2025年10月18日,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病逝,终年103岁。消息一经传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社交媒体上满是对他的缅怀与追思,同时,关于他的家庭生活,尤其是他与翁帆的婚姻以及遗产分配问题,也再次引发了大众的关注与讨论。 网络热议中提到,杨振宁在生前为翁帆的未来生活作出周全安排,翁帆可继续居住清华大学提供的教师宿舍“归根居”,但该房产产权归属清华大学,无法买卖或转让。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在婚姻期间杨振宁的工资、投资收益等共同财产,翁帆依法享有50%的权益。 此外,杨振宁还在遗嘱中特别注明,允许翁帆再婚,且不影响她的居住权与个人利益。 清华“归根居”。图源:新浪 杨振宁让“遗产分配”成为社会热议话题,而中加法律在这一问题上的制度差异,也恰能反映两国在家庭与法律理念上的不同。 事实上,中加两国在遗产继承法律上的区别尤为显著。以夫妻财产与个人遗产的区分为例,中国《继承法》明确强调“先分夫妻共有财产,再继承剩余个人遗产”。换言之,当事人在被继承人(如杨振宁先生)去世后,应首先处理该夫妻共有财产;然后剩余部分才进入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或代位继承程序。 与之相对,加拿大的继承法设计则更倾向于保护配偶利益,程序和份额因省份而异。也就是说,加拿大法律并不一定首先全面区分夫妻共有财产与个人遗产,而是直接给予配偶优先保护。继承程序强调配偶的“第一受益人”地位:无论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细节如何,配偶往往首先获得一笔法定份额优待。 图源:AI 由此可见,中加两国在制度逻辑上的差异: 中国:先分夫妻共有财产,再继承剩余个人财产。 加拿大:配偶优先权益(固定数额或最大比例),剩余再由其他合法继承人或按遗嘱处理。 此外,中国继承法强调家庭成员内部的亲属顺序、法定继承人的限定,而加拿大则在配偶优先的基础上,各省还可能赋予子女、前配偶、共同生活伴侣等不同法律地位。 在加拿大,遗产继承属于省级法律管辖,在无遗嘱(intestate)情况下,配偶可优先获得固定金额。 安省现行标准是$350,000(2021年修订); BC省为$150,000或$300,000(取决于是否共同子女); 曼尼托巴省约$50,000或一半遗产。 安省 在安省的《继承法改革法案》(Succession Law Reform Act, SLRA)下,若被继承人死亡且没有有效遗嘱,则其配偶可取得“优先份额”。例如: (1)有配偶但无子女 配偶可继承全部遗产(100%)。 没有子女或其他直系后代的情况下,法律认为配偶是唯一“直系继承人”。 (2)有配偶且有子女 则适用“优先份额+剩余分配”的两步机制: 第一步:配偶优先份额 配偶先取得固定金额(目前为$350,000加元)。 注意:该金额在历史上为$200,000,2021年安省政府调整为$350,000,以反映物价变化和生活成本。 这笔固定金额的目的是保障幸存配偶在丧偶初期拥有基本生活和住房资金。 第二步:剩余遗产的分配 如果去世者和配偶只有一个子女,剩余遗产由配偶与该子女各得一半; 如果去世者和配偶有两个或以上子女,配偶取得剩余遗产的三分之一(1/3),子女平均分配余下的三分之二(2/3)。 举例说明: 设某人去世时遗产为$900,000,加拿大安省法律适用: 配偶先取“优先份额”$350,000; 剩余$550,000,若有2名子女,则配偶得$183,333,两个子女各得$183,333; 配偶总共获得:$350,000 + $183,333 = $533,333,占总遗产约59%。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配偶通常能取得一半以上遗产”的由来。 BC省 根据BC省的《遗嘱、遗产与继承法案》(Wills, Estates and Succession Act, WESA),当被继承人去世且没有遗嘱时: 若被继承人有配偶且有共同子女,配偶可先取得优先份额300,000加元;然后剩余遗产再由配偶与子女按50:50分割。 若被继承人有配偶但子女与配偶并非同一父母(例如配偶是继配偶,或被继承人有前段关系的子女),配偶可先取得优先份额150,000加元,然后剩余遗产再由配偶与子女按50:50分割。 若被继承人只有配偶、无子女(或所有子女均系该配偶之子女),配偶可继承全部遗产。 因此,在BC省,配偶并不是自动获得全部遗产(除上述特殊情况),但可取得一个“固定金额+剩余一半”的优先份额机制。若有多个配偶(例如法律配偶与同居伴侣同时存在),法院会判定“主要配偶”,其余继承人可向遗产提出索偿。 曼尼托巴省 根据该省《无遗嘱继承法(Intestate Succession Act)》等法规: 若被继承人无遗嘱,且有配偶与非配偶子女(例如子女并非配偶所生),配偶可先取得首$50,000加元或遗产的一半(取较高者),再从剩余遗产中与子女平分余下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哪省,若被继承人有有效遗嘱,该优先机制可能不按上述标准执行。 若遗产涉及跨国资产、外籍配偶、海外子女,则法律适用、税务处理、资产清算与汇兑等一系列问题都将进一步放大。 对拥有中加两地资产或家庭关系的华人而言,提前立遗嘱、明确夫妻财产界限,并进行国际税务规划,是避免跨境纠纷的关键。
    time 17小时前
  • cover
    6小时后

    华裔女加国买房 丢定金 损失36万

    疫情期间,加拿大房地产火热,无数买家高位上车。多伦多一名华人女子以约130万的价格签约购买了一套新房,还付了近20万定金......结果几年后房价暴跌、利率飙升,交房前她干脆“人间蒸发”。 最后,开发商一纸诉状把她告上了法庭。结局更惨了...... 一场“买了不想要”的交易 根据安省高等法院9月公布的判决书:李女士的“失踪”,直接导致被判违约。不仅19.5万定金被没收,还要倒贴16万。   法庭文件显示,原告Major Weston Homes Limited(简称MW)是一家总部位于大多伦多旺市的开发商。被告李女士(Li,音译)是一位有意向MW购买房屋的买家。   2021年12月7日,李女士与MW公司签署了一份房屋买卖协议(“APS”),以1.309.990购买一套新房,并按要求支付了19.5万定金。 2024年1月18日左右,MW向李女士发出一封信,通知房子交割日期定为2024年4月12日。 合同明确写明,李女士作为买方,须在15天内聘请律师并提供律师姓名及联系方式,否则视为违约。如果买方未能在交割前至少30天聘请律师,则不仅构成违约,并且等于承认并同意,在这种情况下,卖方的出价将被取消。 从那之后,MW的律师多次发邮件、打电话,催促李女士提供律师信息: 3月28日:第一次催促,要求提供律师联系方式; 4月3日:通知李女士房屋已拿到入住许可; 4月9日:联系李女士之前用过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但对方表示知道该交易,但并未受雇于李女士; 4月11日:正式发违约警告信。 直到4月17日,MW的律师仍未收到李女士的任何回复,又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宣布合同终止、重新挂牌卖房、没收定金,并准备提告索赔。 房子转售亏了33.8万,差价全算她的 这套原本售价1.309.990的新房,后来重新挂牌只卖出971.800.整整亏了33.8万。 扣除19.5万定金后,仍有143.190的差额。 MW最终将李女士告上了法庭,追讨全部差额,还追加索赔: 房产重新上市期间的清洁费$1.776.20; 转售该房产前需缴纳的额外房地产/物业税$2.000; 从违约之日起至转售之日的水电费$3.468.12; 房地产佣金$33.080.93. 法院:买家确实违约 该案件于2025年9月进行审理,李女士没有出庭。 安省法官Kurz J.裁定,李女士确实违反了APS的条款,因此,MW有权终止交易,没收19.5万定金,转售该房产并寻求追回任何损失。 但MW主张的中介佣金被驳回。法官表示:“除了房地产佣金外,每项费用都是合理的并予以批准,总计7.244.32加元。” 法官解释说:“我不同意房地产佣金,据我了解,该佣金按4%收取,如果李女士没有违约而是完成交易,这笔佣金就会被支付。MW的律师声称,房地产佣金是额外损失,而且该公司必须为中止的APS支付这笔费用。在我收到的材料中,我没有看到任何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最终,李女士被判向MW赔偿$150.434.32.具体包括: 转售房价损失$143.190 额外损失$7.244.32 另加法定利息,以及9.000诉讼及动议费用,合计超过16万加元。如果再算上那笔已被没收的19.5万定金,李女士的损失近36万。
  • cover
    6小时后

    多大离谱作弊行为大曝光!华人学生雇枪手

    太离谱了! 近日,多伦多大学最“不可告人”的档案被曝光——官方作弊案例库!每一个案例都能让你在“???”和“哈哈哈哈”之间疯狂横跳。 不是小道消息,不是吃瓜论坛,都是经过学校官方曝光、走完冗长听证会流程后公开的“精选集”。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围观那些让监考老师瞳孔地震、让编剧甘拜下风的神级作弊名场面。 图源:thevarsity   案例1615:华人小哥雇枪手、打监考 UTSC一名大二学生在数学考试中,被监考发现座位下藏了一部手机(屏幕显示微信聊天界面,对方用中文回复,并发送答案)。 一般人遇到这种事:脸红、慌张、认错。 但这位同学,一边死死抓着手机,一边往门外狂奔,顺带把监考也给拽出了教室。到了走廊,他又给了监考一记“肘击”,然后撒腿就跑。 事后面对审问,该学生最初承认带手机进考场被发现后“太害怕”,才慌不择路。但45分钟后突然改口称,自己其实根本没参加考试,那个打监考的人是他通过TikTok雇来的“替考枪手”,只为获得更高分数。 更绝的是,这不是他第一次作弊。一年前,他还通过微信收答案被抓过。 结局就是,他被学校开除了。 案例567:厕所里的“答案交易” 一名精算系的助教(TA)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监守自盗”。他向三名学生每人收取1,500加元,提供两次测试的答案。 第一次:他带着学生轮流去厕所,让他们当场背答案。 第二次:他直接在考场里口头报答案,因为那场考试他是唯一的监考。 最终,他因三次无厘头索要期末考答案,成功引起教授怀疑。 东窗事发后,他试图甩锅给学生,教唆他们统一口径说是“自发作弊”。 结果学生反手一个举报,教他做人。 图文无关 案例617:Craigslist悬赏“数学枪手” 当别人在Craigslist找二手车、廉价租房时,一名微积分学生发掘出新用途,他发帖“寻找一位亚洲男生(中国人或韩国人),毕业或就读于多伦多大学,数学好,协助完成3次期中和1次期末考,酬劳1000加元另加奖金”,并附上了自己的手机号。 学校顺着网线…啊不,是电话号码,找到了他。 面对质问,他狡辩说只是“想找个便宜又好沟通的家教”,教授信了,还提醒他下次发广告注意措辞,并推荐了学校的正规辅导资源。 结果第二天的考试,他本人没出现,终究还是雇了枪手代考。 教授一眼识破并上报。 案例 663:面纱下的“陌生人” 某位化学教授注意到,一名学生只有在期中和期末时才戴面纱(niqab),而这也是她发挥“异常出色”的两次考试。 平时测验成绩:24分。 期中戴着面纱:87.5分。 期末再次戴面纱:93分。 教授起疑:她只有大考才“全副武装”,平时成绩也天壤之别。真是越想越不对劲...... 经笔迹专家鉴定:第一次考试和期中、期末的笔迹“完全不是同一个人”,连签名都是拙劣模仿。 案例410:渣男谈两个女友卷GPA 这可能是档案里最离谱的案件。 本案男主角,一位时间管理大师,把作弊发展成一个“邪教”。 他同时交往两位女友(时间线重叠),“操控”她们替他完成了9门课、21次作业。包括但不限于:替他上课、独立完成小组作业、准备演讲。 其中一位女友代写的论文得了60分,还被嫌弃“写得不购好。” 他甚至让两位女友分工合作,完成同一份读书报告的不同部分…... 这年头,渣男不光骗感情,还骗GPA! 以上所有案例,都不是段子,而是记录在多伦多大学官网的真实事件。有人被开除,有人被禁考,也有人直接毁了自己的人生。 本文仅供娱乐,请勿模仿。毕竟,自己学最多挂科,找枪手可能挂掉人生啊!
  • cover
    6小时后

    加拿大全民牙保出错!7.7万人改判不合资格

    加拿大卫生部周二确认,加拿大全民牙科保健计划(CDCP)实施近一年后,约有1%的成员被发现并不不符资格或共付金额(co-payment)计算错误。 图源:51记者拍摄   卫生部表示,这一问题源于部分申请者在审核时收入计算出现错误,导致他们被错误地认定为符合资格或共付比例不正确。 目前,约有77000名保险计划下的成员被认定为不符合资格,其中2.8万人截至10月3日已接受过牙科服务。 政府已于10月17日起陆续通知这些民众。 卫生部指出,这些人无需偿还在10月24日前所获得的牙科补助或共付差额。 官方呼吁CDCP成员若尚未注册My Service Canada Account(MSCA),应尽快创建账户,以便及时获取与牙科保险相关的重要通知。 加拿大卫生部在声明中表示:“我们承诺确保所有公共资助项目(如CDCP)在执行过程中保持诚信,严格遵守资格标准,并妥善管理公共资金。” 卫生部同时提醒,加拿大人的资格状态可能会在一个福利周期内发生变化,因此受保成员及牙科服务提供者应在每次就诊或提供服务前,确认患者的最新覆盖情况。 全民牙科保健计划于2023年12月启动,旨在为无保险、面临经济障碍的加拿大居民提供牙科护理服务。 然而,今年7月,加拿大牙医协会曾公开表达担忧,指出该计划存在“缺口”,影响牙医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协会还警告,一些雇主可能会因此取消员工原有的牙科福利计划,让员工转而依赖CDCP,造成潜在的制度挤出效应。 截至目前,超过550万加拿大人已纳入该计划,其中超过300万人已接受过牙科服务。 卫生部表示,该计划平均每年可为受益者节省约800加元的牙科费用。 什么是加拿大牙科护理计划(CDCP)? 该计划于2023年推出,旨在帮助年收入低于9万加元的家庭降低牙科治疗费用。据联邦政府介绍,该计划预计将帮助多达900万没有牙科保险的加拿大人获得必要的牙科护理。 你是否符合加拿大牙科护理计划的资格? 申请CDCP,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项条件: 是加拿大居民 不能通过雇主、学生组织、家庭成员的雇主福利、退休金计划或家庭成员的退休金计划获得牙科保险 已提交报税表 经调整后的家庭净收入(Adjusted Family Net Income)低于9万加元 如果通过省或地区的社会项目已获得牙科保险,只要符合上述所有条件,仍可申请CDCP。 CDCP具体覆盖哪些项目? CDCP包括以下口腔健康服务: 预防性服务,如洗牙、抛光、封闭剂和氟化处理 诊断性服务,如牙科检查和X光 修复性服务,如补牙 牙周服务,如深层洁治 口腔手术服务,如拔牙 2024年10月起,CDCP还扩展了保障范围,新增项目包括: 专科全面检查 牙冠 根管治疗重修 部分假牙 重大外科手术 中度镇静、深度镇静和全身麻醉 需要注意的是,CDCP不会直接向个人支付牙科护理费用。即使符合资格,患者仍需支付CDCP未覆盖的部分费用。
  • cover
    3小时前

    坑数十亿!加拿大票务巨头宣布严打黄牛

    还记得2018年那场轰动一时的“黄牛门”事件吗? 当时加拿大媒体Toronto Star和CBC派出卧底记者,揭露了票务巨头Ticketmaster暗中勾结黄牛,放任他们用机器人程序疯狂抢票,再高价转售给普通人。 结果,普通粉丝连演唱会门票的影子都见不到,平台反倒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事情终于有了新进展。 Ticketmaster的母公司宣布整改 最近,Ticketmaster的母公司Live Nation向美国参议员发了一封信,宣布将打击自动化抢票和转售行为。具体措施包括: 不允许一个人注册多个Ticketmaster账户 彻底关闭TradeDesk平台(这个平台之前专门用来协助黄牛管理转售的门票)   为什么突然整改?   9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式对Live Nation/Ticketmaster提起诉讼,指控它们:放任黄牛利用多个账户和机器人程序大规模抢购演唱会和体育赛事门票,助长了二级票务市场。这种行为在美国及加拿大多个省份均属违法。 诉讼还指出,Ticketmaster从每一张转售的票中继续收取手续费,最终让消费者买票花了数十亿元冤枉钱。 Ticketmaster回应 Live Nation在回信中回应称,这些指控“根本不是事实”,他们还反过来说自己是“整个行业里打击黄牛最积极的一家公司”,并强调此次政策调整是为了“避免声誉受损”。 回顾当年的“黄牛门” 2018年,Toronto Star和CBC发表了一篇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卧底调查报道,记者伪装成黄牛参加Ticketmaster的销售会议,结果直接被邀请使用一个专门给黄牛用的平台TradeDesk。他们还被鼓励使用机器人程序,绕开购票上限,大批量买票——这完全违反平台规则,也违反了美加两国的法律。 更讽刺的是,Ticketmaster自己还专门开发了工具来帮助黄牛转卖门票,堪称“官方合作黄牛”。 加拿大调查进展如何? 这项调查促使加拿大竞争局对TradeDesk及机器人抢票的使用展开了调查,但最终没能判定其违法。 不过,另一起针对Ticketmaster隐性费用的投诉已于今年早些时候以600万加元达成和解。 另外,在加拿大还有两起集体诉讼还在打,尽管在打击黄牛问题上进展缓慢,但随着美国方面的动静,也许会带动更多实质性变化。 来源链接: https://www.thestar.com/news/canada/ticketmaster-parent-company-will-crack-down-on-scalping-program-to-avoid-reputational-harm-live-nation/article_02790a44-5669-4b34-979f-1c0bc1bb1750.html  
  • cover
    4小时前

    加拿大家庭被房子套牢! 74.5%债务都在房贷上

    加拿大房地产重燃旧风险:房贷债务重回主导地位。加拿大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加拿大家庭信贷再次上升,几乎完全由房贷推动。 尽管借贷速度仍处于历史低位,但房贷的增长速度仍远超其他类型的信贷——如今每借出的10元中,就有近8元是房贷,创下历史新高。这种高度集中正加剧家庭与经济的脆弱性。 加拿大家庭债务总额突破 3.13万亿加元,年增近5%   加拿大家庭债务虽略有放缓,但仍处于高位。8月家庭债务总额增长 0.48%(+149.8亿加元),达到 3.13万亿加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4.45%(+1330.6亿加元)。这一12个月增长率曾在2025年6月达到自2023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   然而,尽管信贷成本下降、借贷刺激政策仍在,整体趋势似乎正逐步减弱。 房贷债务达 2.33万亿加元,占比创纪录   房贷依旧是加拿大家庭债务的主力。8月房贷债务增长 0.50%(+114.9亿加元) 至 2.33万亿加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4.75%(+1056亿加元)。   虽然比去年略快,但按加拿大历史标准仍属“疲弱增长”。除2018年经济放缓与2020年后利率冲击期外,如此低速增长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02年。 房贷占家庭债务 74.5% ——史上最高   房贷如今占家庭信贷的 74.5%,为历史新高。过去十年间上涨了 7.5个百分点,而突破70%的门槛是在2020年3月。 即便是在上世纪90年代加拿大上一次信贷周期高峰时,这一比例也未曾如此之高。 监管机构早已警告,这种结构性集中会让家庭过度暴露在单一、对利率高度敏感的资产——房地产之中。风险不仅局限于借款人,还可能波及整个经济体系。 房贷集中度升高,经济风险同步放大 房贷占比上升正在放大家庭脆弱性。与信用卡或消费贷款不同,房贷属于刚性支出,经济下行时家庭无法削减这部分负担。 家庭净资产与消费支出都紧密绑在同一项非流动资产上——房产。一旦房市出现调整,受冲击的不仅是房主,而是整个经济。 这种过度依赖房地产的结构还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变化对住房的影响被放大,使得通胀测算与调控更加复杂。当信贷、GDP与消费都被房地产牵动时,一场房市修正就可能演变为经济冲击。 加拿大央行承认风险 加拿大央行近日也承认了这一风险。一位副行长指出,加拿大的通胀测算独特地将房贷利率纳入指标,这在其他发达经济体中并不常见。如果调整这一计算方式,或能削弱房地产在货币政策中的“超常影响力”。 然而,这种调整虽然有助于长期稳定,却意味着这座“房贷高山”将面临一个更严苛、政策支持更少的经济环境。
  • cover
    16小时前

    温哥华太贵,搬到这里房价减半!

    加拿大按揭与住房公司(CMHC)副首席经济学家Aled ab Iorwerth表示:加拿大两大最贵城市多伦多与温哥华的房屋建设严重不足,正在把居民“逼”向埃德蒙顿。 他说,数据已显示出从温哥华和多伦多迁往阿尔伯塔省首府的趋势,如果这两座城市不大幅增加房屋供应,情况只会愈发严重。 图源:51记者拍摄 “这已经在发生了。”Iorwerth在参加“加拿大不动产大会”后接受《金融邮报》采访时说。 根据CMHC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大多地区约有250万套住房库存,但若要维持当前可负担水平,到2035年第四季度需超过300万套。温哥华目前的110万套住房也需在此期间增加24%,才能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尚未触及“改善可负担性”的问题。 Iorwerth指出:“埃德蒙顿和卡尔加里相对更可负担,如果温哥华不增加供应,人们就会搬走。” 今年9月,多伦多地区平均房价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但仍高达1,077,602加元。温哥华依旧是全国最贵城市,基准价1,142,100加元,同比下跌3.2%。 相比之下,埃德蒙顿均价仅45.2万加元,甚至比去年还上涨2.8%。 即便在较实惠的城市如蒙特利尔,现有房屋中位价9月同比上涨7%,达63.25万加元,但Iorwerth预测,那里的新屋供应不足也将导致居民外流。 “若蒙特利尔不增建住房,人们会搬到三河市或魁北克城,”他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本应迁往有工作机会、有更好职业发展的地方,而不是被房价所迫。” 他指出,在多伦多和温哥华,建筑审批、土地使用审查等繁琐监管程序严重拖慢新屋建设。 “此外,开发费用也非常高。” CMHC研究显示,多伦多的开发费全国最高,温哥华位居第二。在某些大城市,政府收费占建筑成本20%以上;CMHC指出,若取消这些费用,多伦多房价可下降约24%。 “如果我们希望重置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住房可负担性,我们需要极大地增加供应,”Iorwerth表示,“由于房价过高,人们开始迁移。埃德蒙顿本来无需超量建设,但若多伦多和温哥华不行动,埃德蒙顿也将不得不加快建房。” 他补充,住房债务与就业市场的压力或将成为新的风险点,CMHC正密切关注未来两年内即将续约的200万笔房贷。 “这些都是2020、2021年签的五年期贷款,如今要续约,利率肯定更高,”他说,“唯一的好消息是,利率比去年稍低一点。”
  • cover
    17小时前

    同是夫妻,加拿大、中国分配遗产大不相同!

    2025年10月18日,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病逝,终年103岁。消息一经传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社交媒体上满是对他的缅怀与追思,同时,关于他的家庭生活,尤其是他与翁帆的婚姻以及遗产分配问题,也再次引发了大众的关注与讨论。 网络热议中提到,杨振宁在生前为翁帆的未来生活作出周全安排,翁帆可继续居住清华大学提供的教师宿舍“归根居”,但该房产产权归属清华大学,无法买卖或转让。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在婚姻期间杨振宁的工资、投资收益等共同财产,翁帆依法享有50%的权益。 此外,杨振宁还在遗嘱中特别注明,允许翁帆再婚,且不影响她的居住权与个人利益。 清华“归根居”。图源:新浪 杨振宁让“遗产分配”成为社会热议话题,而中加法律在这一问题上的制度差异,也恰能反映两国在家庭与法律理念上的不同。 事实上,中加两国在遗产继承法律上的区别尤为显著。以夫妻财产与个人遗产的区分为例,中国《继承法》明确强调“先分夫妻共有财产,再继承剩余个人遗产”。换言之,当事人在被继承人(如杨振宁先生)去世后,应首先处理该夫妻共有财产;然后剩余部分才进入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或代位继承程序。 与之相对,加拿大的继承法设计则更倾向于保护配偶利益,程序和份额因省份而异。也就是说,加拿大法律并不一定首先全面区分夫妻共有财产与个人遗产,而是直接给予配偶优先保护。继承程序强调配偶的“第一受益人”地位:无论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细节如何,配偶往往首先获得一笔法定份额优待。 图源:AI 由此可见,中加两国在制度逻辑上的差异: 中国:先分夫妻共有财产,再继承剩余个人财产。 加拿大:配偶优先权益(固定数额或最大比例),剩余再由其他合法继承人或按遗嘱处理。 此外,中国继承法强调家庭成员内部的亲属顺序、法定继承人的限定,而加拿大则在配偶优先的基础上,各省还可能赋予子女、前配偶、共同生活伴侣等不同法律地位。 在加拿大,遗产继承属于省级法律管辖,在无遗嘱(intestate)情况下,配偶可优先获得固定金额。 安省现行标准是$350,000(2021年修订); BC省为$150,000或$300,000(取决于是否共同子女); 曼尼托巴省约$50,000或一半遗产。 安省 在安省的《继承法改革法案》(Succession Law Reform Act, SLRA)下,若被继承人死亡且没有有效遗嘱,则其配偶可取得“优先份额”。例如: (1)有配偶但无子女 配偶可继承全部遗产(100%)。 没有子女或其他直系后代的情况下,法律认为配偶是唯一“直系继承人”。 (2)有配偶且有子女 则适用“优先份额+剩余分配”的两步机制: 第一步:配偶优先份额 配偶先取得固定金额(目前为$350,000加元)。 注意:该金额在历史上为$200,000,2021年安省政府调整为$350,000,以反映物价变化和生活成本。 这笔固定金额的目的是保障幸存配偶在丧偶初期拥有基本生活和住房资金。 第二步:剩余遗产的分配 如果去世者和配偶只有一个子女,剩余遗产由配偶与该子女各得一半; 如果去世者和配偶有两个或以上子女,配偶取得剩余遗产的三分之一(1/3),子女平均分配余下的三分之二(2/3)。 举例说明: 设某人去世时遗产为$900,000,加拿大安省法律适用: 配偶先取“优先份额”$350,000; 剩余$550,000,若有2名子女,则配偶得$183,333,两个子女各得$183,333; 配偶总共获得:$350,000 + $183,333 = $533,333,占总遗产约59%。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配偶通常能取得一半以上遗产”的由来。 BC省 根据BC省的《遗嘱、遗产与继承法案》(Wills, Estates and Succession Act, WESA),当被继承人去世且没有遗嘱时: 若被继承人有配偶且有共同子女,配偶可先取得优先份额300,000加元;然后剩余遗产再由配偶与子女按50:50分割。 若被继承人有配偶但子女与配偶并非同一父母(例如配偶是继配偶,或被继承人有前段关系的子女),配偶可先取得优先份额150,000加元,然后剩余遗产再由配偶与子女按50:50分割。 若被继承人只有配偶、无子女(或所有子女均系该配偶之子女),配偶可继承全部遗产。 因此,在BC省,配偶并不是自动获得全部遗产(除上述特殊情况),但可取得一个“固定金额+剩余一半”的优先份额机制。若有多个配偶(例如法律配偶与同居伴侣同时存在),法院会判定“主要配偶”,其余继承人可向遗产提出索偿。 曼尼托巴省 根据该省《无遗嘱继承法(Intestate Succession Act)》等法规: 若被继承人无遗嘱,且有配偶与非配偶子女(例如子女并非配偶所生),配偶可先取得首$50,000加元或遗产的一半(取较高者),再从剩余遗产中与子女平分余下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哪省,若被继承人有有效遗嘱,该优先机制可能不按上述标准执行。 若遗产涉及跨国资产、外籍配偶、海外子女,则法律适用、税务处理、资产清算与汇兑等一系列问题都将进一步放大。 对拥有中加两地资产或家庭关系的华人而言,提前立遗嘱、明确夫妻财产界限,并进行国际税务规划,是避免跨境纠纷的关键。
  • cover
    17小时前

    华人小孩鼻腔有异物, 照X光后医生竟说…

    华人网友网络上吐糟加拿大医疗系统慢的比比皆是,但是吐槽加拿大医生无能的相对较少,一位华人网友亲历了一段哭笑不得的求医经历后无可奈何地吐槽加拿大医生无能。   图源:小红书网友@crystal0418pp   小红书网友@crystal0418pp发帖说: 加拿大的医疗还能再不靠谱些吗?   先说一下事情的经过,10.13号带孩子去playground玩,孩子突然说自己鼻子痛,问了问说是自己塞了小石头进鼻子,于是赶紧回家拿灯光照一下,娃爸说能看到棕色的圆球在鼻子里面。但不确定是不是鼻屎,因为孩子一直说不舒服,保险起见,我们带孩子去看了急诊。   从5点多进去,等了一个多小时看到医生,医生拿工具灯看了鼻子说是什么也没有。然后让我们不放心拍个X-ray,想着都来了还是拍吧。   图源:小红书网友@crystal0418pp   拍完又等了快一个半小时。医生看了片子说,什么也没有!!!孩子在和你开玩笑。   好吧,我们只能打道回府,至少孩子也没说痛什么。   反转来了,10.18号,中午孩子吃饭打一个打喷嚏,喷出来这个娃爹第一天看到的这个玩意儿。excuse me?连娃爹都能看到的东西,这边医生照了说没有,拍了X-ray还说啥也没有,我能说啥?   对此,一位网友评论说:应该视屏录下来拿给医生看! 作者回复说:我是想拿着我这棕色小圆球去给医生看,可是如果是加拿大普遍医疗水平就这样,我也是很无奈,只能发出来让大家以后就医谨慎些。   还有一位网友评论说:看了真的好生气。哪家医院的急诊? 作者回复说:Southlake Hospital   位于大多伦多约克区Newmarket 图源:Google Map   网友纷纷吐槽类似经历   一位网友评论说:是的、只能去大医院。我有两个部位有结节,再普通医院什么都看不出来,跟我说一切正常。不用复查。结果我换了一个大医院,乳腺和肺都照出高危结节需要马上穿刺那种程度的。而且其中一个需要手术。要是我不去大医院又重新查一次,就是延误治疗。我觉得在这边肯定很多人被延误。   图源:小红书网友@crystal0418pp   一位网友评论说:现在很多拍影像的技师经验不足大把抓。很多移民过来以后再学习就业。能进医院干只能说运气,语言,关系人脉加持。我脚上长了鸡眼,白人护士很随意的帮我喷那个冷凝的喷液。反正就是多次慢慢好。上次treatment 遇到一个菲律宾护士,一顿操作以后,用力过猛,鸡眼周围皮肤被灼伤,起了很大水泡去,很久才愈合。问题是鸡眼还没掉。真的看病看运气。   一位网友评论说:这边真的是草台班子我因为暂时没有家医,一直在walk-in看病,follow up,结果每次都是不同的医生,一共见了5个医生,有两个医生之间还发生了意见不合对治疗方案意见不统一。总的来讲我看的华裔医生和纯白人医生好点,遇到几个中东的,口音很大的感觉比较rude然后比较喜欢任何事都开止痛药就打发你走。   还有更离谱的不靠谱事件...   一位网友评论说:我儿子4岁多时说把石头塞耳朵里了,带他去了sick kids医院,医生说没有,可能是自己掉了,5年后,我那时候生老二,没空管老大,他自己挖耳朵,他是油耳,估计耳屎太多给推来了,光滑无比的小石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耳朵里太久给磨光的。   作者回复说:妈呀,五年,还好没有感染,我就怕这些东西进去会有细菌感染,鼻子就更麻烦,万一堵塞呼吸道。  
  • cover
    17小时前

    加拿大移民通道"被堵死": 审批时间长达50年!

    加拿大移民申请的处理时间长到离谱——有些永久居民(PR)项目竟然要等上50年。这个数字把申请人和律师们都给整懵了,他们说整个系统已经没法运作了。 图源:51记者拍摄 这条移民通道 审批长达50年 根据新的移民部长在2025年5月发布的“过渡简报”(transition binder),最近通过加拿大的人道主义和同情心(humanitarian and compassionate, H&C)途径申请PR的家庭,面临的等待时间是12到600个月(1年-50年)不等。 其他经济类移民项目也列出了类似夸张的等待时间: 护理人员(caregivers)途径:最长108个月(9年)。 农业食品(agri-food)类别:最长228个月(19年)。 初创签证(startup visa)的企业家类别:最长 420 个月 (35 年)。 2023年,欧尔哈·库什科(Olha Kushko)和她的家人逃离基辅(Kyiv),通过“加拿大-乌克兰紧急旅行授权”(CUAET),这个俄罗斯全面入侵后推出的特别措施,在渥太华安顿了下来。 看到上面的数字,库什科直接懵了。她说:“我们都惊呆了!这根本说不通。我不知道怎么会这样,完全不敢相信。” 他们一家是在6月份提交了人道主义和同情心项目的申请。该项目允许不符合其他移民类别资格的人,基于困境和对儿童的最佳利益等考量来申请PR。 根据IRCC线上处理时间查询工具,那些在2025年6月通过H&C途径提交申请的人,面临的等待时间是“超过10年”,排在他们前面的大约有38,100人。 该网站于10月9日更新,上面写着:“现在申请的人应该会在:超过10年内得到处理。” 库什科说,他们最初申请时,家人的预估等待时间大概是两年。 “我只希望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库什科说。她最小的儿子患有自闭症,在渥太华的学校适应得挺好。 “他就是不想听到要搬家的事。一听要搬走,他就开始害怕,差点哭了,”她说。“他太喜欢这个地方了。” 让她更焦虑的是,他们夫妻俩的工作许可将在明年春天到期。库什科说,回到饱受战火蹂躏的乌克兰的前景一片黯淡。 “我们已经无处可回了,”她说。“我不想失去我的儿子们。我只想让他们好好地活着,开开心心。” 图源:Olha Kushko 移民律师感到震惊 要求移民部给出解释 渥太华A&C律师事务所的移民律师克莱尔·侯卡耶姆(Claire Houkayem)说:“如果这是真的,如果这些处理时间是准确的,那太令人震惊了。我的客户们完全陷入了恐慌。” 由于她的客户现在看来要在悬而未决中度过几十年,侯卡耶姆要求IRCC给出明确和透明的解释。 她说:“说实话,我希望这真的只是一个系统故障。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处理时间)要等10年的。这在现在看来根本就不合理。” “他们不如直接站出来说,‘我们不想处理这些申请了。’” 温哥华Larlee Rosenberg律师事务所的移民律师史蒂芬·默伦斯(Steven Meurrens)质疑道:“这没道理啊,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 谈到人道主义途径时,他说:“它一下子膨胀到50年,这在加拿大移民背景下闻所未闻。” 默伦斯表示,IRCC邀请数百万人来到加拿大,但“没有明确的永居途径”,这显示出“缺乏诚信”。 默伦斯怀疑政府正计划,一旦自由党的边境安全法案(包括本月推出的一项)获得通过,就大规模取消一些移民类别的申请。 默伦斯说:“我认为这越来越有可能。他们保持沉默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解决方案涉及C-12法案,而且他们知道这会引起恐慌和反弹。” 这种大规模取消以前也发生过。2012年,政府取消了数十万技术工人的移民申请;2014年,又清空了投资者和企业家项目的积压申请。 默伦斯说:“现在申请的人……至少应该心里有数,知道政府计划赋予自己取消申请的权力,所以要睁大眼睛,做好心理准备。” 移民部:这些数字没错 迪亚卜部长的通讯主管劳拉·布隆多(Laura Blondeau)表示,公布这些数字“并非错误”。 布隆多说:“我们在分享数据时,力求做到尽可能透明。我们向加拿大人承诺要让我们的移民系统恢复平衡,我们正在采取的措施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移民部长Lena Metlege Diab 图源:images.radio-canada.ca IRCC在一份声明中解释说,他们是根据“收到的申请数量和相对于总目标的可用名额”来计算处理时间的。 去年的接收目标已经大幅减少。 该部门表示,这个预测是根据接收目标,显示申请人“可能需要等待多久”才能获得最终决定。 至于C-12法案及其可能赋予部长的权力,IRCC表示,目前没有针对“特定人群或情况”提出任何建议,而且这些决定“不会单方面做出”。 IRCC表示:“我们无法推测政府将如何或何时使用这些权力。”
  • cover
    17小时前

    加拿大大学要改制!AI成必修课!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近日发布一份新报告,呼吁全国高等教育体系进行重大改革,以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 报告提出,加拿大需要一次“高等教育大转向(postsecondary pivot)”,以推动国家经济与安全目标的实现。 图源:Fred Lum/The Globe and Mail 报告背景:高校要为“新经济”重塑人才体系 这份报告基于约60位产业与高校领袖上月在多伦多参加的圆桌讨论,由RBC思想领导力团队(RBC Thought Leadership)与商业与高等教育圆桌会议(Business + Higher Education Roundtable)共同主办。会议的焦点在于:加拿大应如何培养所需人才,以在贸易中断的背景下重新定位国家经济。 讨论聚焦三大方向: 国防与太空探索; 人工智能(AI); 大型能源项目。 会议提出的具体方案包括: 让汽车行业工人转岗至造船或航天领域; 在各学科中全面教授人工智能(AI)技能; 为能源产业制定新的技能战略(skills strategy)。 图源:RBC 高校必须打破旧有模式 与会专家认为,加拿大应在北约体系中定位为“消防员国家(firefighting nation)”,利用即将增加的国防预算,投资无人机与地球观测技术。 同时,新的研究机构:创新与科学高级领导研究局(BOREALIS),为高校研究人员提供契机,与产业合作开发新技术。 不过,RBC技能政策总监Jackie Pichette指出,与会者普遍认为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更根本性的转变。“要让高校追上外部世界变化的速度,靠零碎的小修小补是远远不够的,”她说,“必须打破旧有模式。” Pichette表示,大学与学院通常被比喻成“巨轮”,改变方向极其缓慢。 但过去几个月来,地缘政治变化的速度——从加美贸易关系面临威胁,到加拿大承诺迅速增加国防开支——让高等院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愿意接受改革。 报告指出,高校也正经历一场财务与结构性重整期,原因在于联邦政府于2024年实施的国际留学签证限额政策。 该政策导致高校失去了数亿加元的学费收入,迫使其关闭上百个课程项目、裁员上千人。然而,这一切恰好发生在高等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实现现代化改革之际。 教育革命:AI 应融入所有学科 Pichette表示,人工智能是少数几个获得广泛共识的议题之一。 “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进入一个AI无处不在的工作世界,就必须改变课程设计的方式:AI 必须被整合进所有学科之中。” 她举例说:“学习牙科的学生要会用AI,学习政治学的学生要懂得如何使用 ChatGPT写邮件、编辑文本,并了解AI的风险与如何负责任地使用它来提升生产力。” 教学模式与师资角色改革 Pichette曾任安省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Council of Ontario)成员,她表示,未来的课程应重新设计,同时重新定义教师与员工的角色。 她指出,在其他地区,教师已开始承担指导(coaching)与导师(mentorship)的职责,帮助学生进行创新与创业,而这种模式在加拿大也可以推广。 与会者还提出,应让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计,使教学更贴合现实需求,并推动“工学结合型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的发展。 Pichette还建议高校可考虑转向能力导向(competency-based)教育体系,即学生根据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晋升,而非依靠传统的“上课时间(seat time)”模式。 她指出,目前大多数加拿大学位课程都是按照学习时长定义的。“在能力导向体系中,学生可按自己的节奏学习。对于那些从职场回到学校的人来说,这种体系可以承认他们已有的经验。” 她补充说:“如果你第一天上课就带着丰富的相关经验和知识,你毕业的速度就会比从零开始的学生快得多。这非常合理,但在加拿大,我们所有的学历框架和政策仍是围绕‘课时’制定的。”
  • cover
    17小时前

    加拿大经济要凉?!三分之一企业为衰退做准备

    加拿大央行周一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为经济衰退做准备。 调查结果表明,这种预期将让企业在招聘或扩张投资方面更加谨慎。 这份《商业前景调查》基于8月7日至9月3日期间对100家企业的访谈。结果显示,尽管与年初的最悲观预期相比略有改善,但企业信心依旧低迷。 图源:financialpost 企业预计,随着美国关税继续抑制需求,销售将持续疲软,而预计出现经济衰退的企业比例已从28%上升至33%。 “金融、经济和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仍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忧虑,但与前几个季度相比,提及这一问题的比例略有下降,”报告写道。“成本压力、需求放缓,以及税收和监管(包括国际贸易中的关税)也继续给企业带来负担。” 企业普遍认为需求将继续减弱,原因包括企业客户减少服务支出、消费者支出低迷以及房地产市场前景疲软。这将拖累投资活动——越来越多的企业仅投资于维护而非扩产,大多数也没有计划扩大员工规模。 “投资意愿与上一期调查持平,远低于历史水平,这主要受到美中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蒙特利尔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雪莉·考希克(Shelly Kaushik)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与此同时,加拿大央行发布的《消费者预期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消费者预计未来12个月内将出现经济衰退。消费者对耐用品(如家具、家电)及餐饮、旅游等可自由支配支出的意愿依旧低迷,与第二季度持平。 由于美国关税对加拿大经济造成冲击,加拿大央行已于9月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5%。尽管9月份新增就业6万个,但失业率仍维持在7.1%。 调查还披露了与钢铁和铝业企业的专项访谈结果。相关企业报告称,美国提高关税正导致“显著裁员”。 考希克认为,这些调查数据强化了加拿大央行在10月29日下次会议上继续降息的可能性,但周二加拿大统计局发布的通胀数据也将成为关键考量因素。 “第三季度的商业与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总体风险仍偏向负面,尤其对劳动力市场而言,”考希克表示。“尽管央行还需评估即将公布的通胀数据,但根据这些报告,降息的可能性已明显上升。” 消费者减少支出的主要原因包括物价高企、经济不确定性以及住房成本(如租金和按揭付款)。不过,财富积累较多的群体(如老年人和房主)在第三季度的消费意愿略有回升。 企业方面,成本压力依旧明显,预计未来一年投入成本上升速度将快于过去12个月。然而,疲软的需求限制了企业转嫁成本的能力。 “因此,许多企业预计未来12个月的售价涨幅将与过去一年相当,”报告指出。 尽管计划提价的企业比例较第二季度减少,但那些决定提价的企业中,有更大比例计划“大幅提高价格”。 在将成本上升归因于关税和贸易紧张的企业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进口零部件和设备的钢铁与铝价上涨。 总体来看,企业预计未来一年的通胀率约为3%,长期预期维持在2.5%左右。消费者预计未来一年通胀率为4%,与上一季度持平。
  • cover
    18小时前

    加拿大餐饮协会呼吁永久取消食品税!

    在自由党政府推出全国食品等商品免税政策近一年后,部分团体正呼吁永久延续这一措施。 加拿大餐饮协会(Restaurants Canada)公开表示,希望政府长期取消餐馆与杂货食品的税收。该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利·希金森(Kelly Higginson)在接受 1130 NewsRadio 采访时指出,这一举措能鼓励更多加拿大人外出就餐,因为当前民众最关注的仍是生活成本和负担能力。 “我们的调查显示,75% 的加拿大人因为负担压力减少了外出就餐,而超过 80% 的受访者认为任何类型的食品都不应被征税。”希金森说。 她表示,从 2024 年 12 月到 2025 年 2 月实施的临时减税政策,对餐饮业起到了明显的提振作用。 “这项政策非常成功——餐饮支出增长了 8.6%。要知道,这正是一年中最冷清的时期。往年一月、二月我们往往需要裁员、缩短班次,但那段时间行业反而新增了约 2.4 万个岗位,这证明减税确实能刺激地方经济。” 希金森强调,这项政策还能帮助缓解年轻人的就业困境。“目前餐饮业共有约 120 万名员工,其中 40% 是青年。我们估计,若永久取消商品及服务税,可为年轻人带来多达 2.5 万个新的工作机会。” 她指出,餐饮业在疫情后仍未完全恢复,而持续的通胀使经营环境更加艰难。许多餐馆背负沉重债务,仍在勉强维持。“疫情前,只有约 12% 的经营者收支平衡或亏损;如今这一比例已超过 40%。临时减税期间,他们明显感受到经营状况的改善。” 这一呼吁仅涉及食品,不包括酒类销售。她也承认,在经济疲弱的时期主张减税可能会引起争议,但认为“现在正是采取行动的时机”。 “加拿大人长期受到生活成本和住房危机的压力。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税收负担对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她透露,加拿大餐饮协会已经就此问题多次向联邦政府进行游说,但目前尚无迹象显示政策会在短期内恢复。 预计联邦政府将在 11 月公布最新经济报告。希金森希望,明年春季预算中能为减税留出空间。 不过,支付系统公司 Moneris 在 2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对减税效果表示质疑。该公司追踪的数据显示,假期前半段的整体消费、交易次数及平均交易额均较 2023 年同期略有下降。
  • cover
    20小时前

    加拿大Costco多店排队抢购,现场开撕,锤头暴揍

    “这两天的costco就像丧尸围城...”   最近,有人在加拿大costco的reddit板块上感叹,这几天costco里简直乱得堪比末世片!   而原因就是抢宝可梦卡牌...   大家都知道,一段时间以来,宝可梦卡牌都成为部分人“倒卖赚差价”的生财工具,因此不少costco都采取了“每人两盒、先拿票后取货”的限量政策。   然而商场有政策,黄牛有对策!没开玩笑,短短一个周末,加拿大的多个costco就都因为“宝可梦黄牛”乱成一锅粥!   有人插队跟顾客互骂, 有黄牛头子站在costco里明目张胆现场“收货”, 还有人直接在costco门口斗殴,工作人员劝都劝不住! ...     这两天costco里拍到的视频,已经不止一条让网友看傻眼了!真的只能用“嚣张”两个字形容这些席卷全国costco的黄牛党了...   难怪有网友无奈道:“一群成年男人在排队买小孩的卡片,然后再转卖给其他成年男人。朋友们,这是个活着都让人悲伤的时代。”     插队被发现怒吼“Shut the FXCK up”   有安省 Kitchener 的网友曝光了在等待结账时拍下的一幕:视频中许多顾客正在老老实实排队,而一名身穿黑衣的年轻男子却在其他顾客旁边逍遥走过,打算直接插队到前面。     这一行为导致所有正在排队的顾客都愤怒了,很多人站出来指责他,要求他回到队尾。但该男子丝毫不以为意,直接与购物者们对吼,声称“我的朋友在前面”!   期间还蹦出“Shut the FXCK up”等词句,同时做手势让其他购物者“禁声”。 随后有人在结账处拍到,该男子和其他几人一起购买了大量的卡牌组,显然超过了一个会员资格可以购买的量,几乎可以实锤黄牛行为。     有网友表示:“如果你朋友在前面,但你们共用一个会员资格买单,这当然可以理解,但如果你们是用多个会员资格结账,那就麻烦回到队尾去吧!”     Costco门口现场“收货”   还有网友拍到了黄牛现场收货的一幕:一名黑衣黑裤的男子大大方方地站在一家costco出口存放购物车的地方。   接连数名顾客、每人抱着两盒宝可梦卡牌从costco结完账后交货给他。   男子还疑似同一回收了这些购物者的小票...     两大车的卡牌就这样散乱地堆放着,由于放太满了,还有一盒直接从购物车里跌出来... 眼看要到节日季了,很多人正在筹备给孩子们的礼物。然而看到这一幕,让不少真心喜欢卡牌的人和家长们崩溃了:   “我总是被这种现象气到,因为我家孩子特别喜欢宝可梦,还有那些有属性和技能数值的卡片。但现在我根本买不到价格合理的卡包,这就是原因。”   “我连圣诞节要送给侄子的都买不到,因为每次我还没到店里就已经被抢光了。就只是两包补充包卡而已,简直难如登天。”   “我真希望能买这套卡片送给我那个超级迷宝可梦的弟弟,但现在这些人(指黄牛)把一切都毁了。”   “一个有趣的报复方式:去二手交易平台联系他们,说愿意原价买,但不去开车,让他们自己过来。然后放他们鸽子,再拉黑。”   拳脚相向!Costco门口惊现斗殴   最后一条视频最离谱!  一位网友表示,这是在大多伦多旺市colossus costco拍到的“宝可梦卡噩梦”!     在店门口购物车存取处,几名男子疑似因卡牌纠纷扭打在一起。     两名黑衣男子对战一名白衣男,双方扯头发、掐脖子、锤脑袋...下手可真的不轻!   白衣男形单影只、力有不逮,虽然也对着对方的头部猛击,但几回合后仍被捶倒在地。   店员赶到试图劝架,但完全拦不住,几次试图隔开都失败。吓得店员连连惊呼... 一些网友留言,这种荒唐的行为不止在旺市,自己所在的地方也同样正在发生。 阿省一家costco甚至需要警察驻守一周,以应对疯狂的黄牛党:   “这件事在艾伯塔省的红鹿市(Red Deer)也发生了,或者说上周就开始了。第一天卡片上架,不到20分钟就被抢光。五个男人在停车场就开始偷,还对顾客大吼大叫。(每人每天限购两盒,他们也不管。)然后他们又冲进店里,对所有顾客、经理大声嚷嚷。店员只好立刻下架商品并报警。   店员说:“明天再来吧。”结果他们真的第二天又来了,而且整整一周都这样!简直疯了。Costco只能规定,除非是“正常顾客”——那些不会吵闹、不囤货的人——否则不能上架。就算卖,也得让顾客偷偷藏好再走出门。警察那一周天天都在场。   这些人真是疯了。五个黄牛里只有一个人是Costco会员,其他人甚至试图偷会员卡!   真是服了红鹿市这帮人——五个黄牛,硬是让一整周的Costco因为一罐宝可梦卡变成了彻底的混乱现场。”     还有大多伦多的顾客爆料,疑似有costco店员协助倒卖!   “是的,怡陶碧谷(Etobicoke)的Costco在周五早上也一样糟糕。   我早上7点45分排队,看着一群黄牛不断往他们那一边的队伍里塞人。后来经理出来准备发放剩下的取货票时,被这群人团团围住,嚷着说自己没拿到票——尽管经理很清楚之前是在哪里停下发票的。   最后,这些人逼得她只能拿着剩下的票离开,一个都没发出去。她再也没回来。等我们好不容易排到门口时,却被告知“已经卖光了”。   我猜那些剩下的票被内部员工拿走了,因为我看到好几个员工提着卡盒往自己车上搬,然后又拿着新的取货票回店里。我在这家Costco已经买东西超过9年了,从没见过这种情况。   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干这种事。我本来只是想给女儿买一盒当圣诞礼物的,她特别喜欢伊布(Eevee)的一切。”     这已经不是costco第一次发生抢卡乱象了。   2025年3月16日上午,安省布兰特福德(Brantford)的Costco门外。   有人拍到8至10名成年男性因抢购宝可梦151卡牌在店外激烈争吵、拳打脚踢。虽然没人重伤,但视频中仅有一人带走了两盒卡牌。    
  • cover
    20小时前

    网友投诉:说好65元上网费,账单秒变189!

    一位英文不好的华人网友。因为月费问题拨打了罗杰斯(Rogers)中文客服电话,想不到说好65元的上网费等收到账单秒变189元,再次打电话过去对方说这位网友误解了意思,并说罗杰斯有电话录音。网友说就这么几句话我怎么可能误解?谁家会接受每个月189元的上网费?网友为此提醒大家,以后给客服打电话也要留个心眼,自己也要保留一份电话录音。 图源:AI 网友陆女士说:我家在去年4月1号之前安装的罗杰斯网络,由于我家网络签约到期日今年是3月1号,所以我在2月11日打电话给罗杰斯中文客服,询问签约到期后,如果不更换设备,不签约,多少钱一个月。 当时客服人员报价65元。客服人员提及如果签约,会有更好的价格及设备和服务。 陆女士说:我回复,由于家里特殊原因,不方便签约。这个网络我不确定需要几个月,所以65元我可以接受。 然而,到了三月底,陆女士接到罗杰斯账单,居然是189块多的天价账单。 陆女士说,由于我那时设置的是自动付款。我想进入罗杰斯账户取消这个自动付款,但用手机和iPad都无法登陆。无奈,我只好关闭我的银行付款账户。想等跟罗杰斯交涉好以后,再付我该付的那部分。 陆女士说:我再次跟罗杰斯中文客服联系,对方答复是我和工作人员交流期间有误会。客服说,2月11号跟我联系的工作人员,已经在那工作十几年了,不能不知道,不签约不可能有这种价格。然后她跟他们经理反映这事,她说经理听了我们的电话录音,是我们沟通上有误会,我们彼此错误理解对方意思。所以这种情况,我的账单只能由我来付。 陆女士说:我们那天反复沟通估计一两个小时。我一再强调,我当时问的就是不换设备不签约,还是原来的网络服务,多少钱一个月。因为那时我在卖房子,也许一个月也许两个月我就卖了,接下来住处没确定,我不想签约。客服人员给的我65元报价,说如果签约是55,而且新设备,网速更快。我说我确定新家地址了,再签。65元比原来贵,但我可以接受。也就一两个月或者两三个月的事。她要是告诉我一个月网络价格要近190,我就会要求到期马上拆除。我们家没人在家办公,网络不是必须的。 没想到,3月底来账单,就是一个天价账单,是她跟我说的近三倍价格。 他们有我们的通话录音,我没有。所以我被强制认可这个账单。 陆女士说:之后我没有付这笔不属于我的账单。结果他们把这笔帐交给一个追债公司,那个公司经常打电话或者发邮件给我。对我造成很大的干扰。 陆女士希望通过此事为大家提个醒,让各位使用罗杰斯的客户,在跟他们客服打电话时尽量你这边也录音,以便今后发生矛盾时你有证据,不至于太被动。 51网致函罗杰斯公司查询此事,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 cover
    20小时前

    加拿大男子曝Canadian Tire 使用塑料扎带修车!

    2023年5月,新斯科舍省Clarenville的车主Travis Jones到当地Canadian Tire做了次例行换油,却没想到引发了一场差点致命的高速公路惊魂! 他称,加油站员工竟用塑料扎带来固定车辆底部的重要金属护板,而非正确的螺栓。这一事件开启了他长达两年的维权之路。     高速路上车身剧烈抖动,险些失控   Jones表示,刚从店里开出来,他的2017款本田思域就出现严重问题。现场剧烈抖动、引擎轰鸣、加速无力。“就像整辆车被往后拉一样,我几乎吓到魂飞魄散,完全无法控制方向,后面还有辆大货车紧跟着。”   他立刻返回了该家Canadian Tire。技师表示,车底的金属防溅护板(engine splash shield)缺了好几颗螺栓,这是换油时常需拆卸再安装的部件。而在Jones这辆车上,该护板是金属材质。   员工竟然用塑料扎带固定护板,而非金属螺栓。最初他们并未主动告知,而是等Jones追问后才承认。   “我震惊得说不出话。如果我不问,我根本不会知道车子下面竟然是用塑料扎带挂着的。”     专家:这种维修方式严重违规   汽车安全专家Mark Whinton指出,这种做法完全不合规,“这是从一开始就错误的维修方式,绝不应该用塑料扎带来固定这种关键部件。”   加拿大汽车保护协会APA主席George Iny补充说,这也反映出维修行业的普遍问题,比如“谁在监督维修?维修人员是否有执照?是否只是学徒?”等。   总部回应称,螺丝“因多次拆装而失效”,导致护板脱落;当时门店没有合适的替代螺丝,只能“临时处理”。但Jones称,门店从未说明是临时修复,也未告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几个月后,果然发生了第二次事故:高速行驶中扎带断裂,护板在地面摩擦,车辆失控冲入路边沟渠。   “我完全失控了,系着安全带,腹部被勒伤、肩膀疼痛、头痛了好几天!幸好活了下来。”   他随后向加拿大交通部举报。初步调查认为责任在Canadian Tire门店,而非制造缺陷。     加拿大轮胎称愿意赔偿,但要求车主先垫付   第一次事故后,Canadian Tire在2023年7月表示愿意支付更换螺丝的费用,但前提是Jones需先自掏腰包在本田4S店支付$400,再申请报销。   Jones拒绝了,称自己没钱,也不再信任这家公司,更未获得最初换油服务的退款。   第二次事故发生后,公司再次提出约$400的赔偿,但Jones说为时已晚,他早已对品牌彻底失望。   “Canadian Tire 是我曾信任的品牌,我不会再让他们碰我的车。”   目前他选择暂时拆除护板,等攒够钱或Canadian Tire愿意全额预付维修费后再修复。    你以为在修车的技师,其实可能没执照   调查还发现,加拿大大多数省份并不强制维修人员持证上岗。Go Public 查阅到多条正在招聘的Canadian Tire职位(如汽车服务安装员),要求包括更换机油、轮胎、检测排放等,但资格要求仅为有效驾照、能搬重物、能轮班,经验只是“优先考虑”而非必需。   Whinton警告道:“顾客以为是合格技师在修车,其实很多门店为了节省成本,雇的是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员。”   APA表示,塑料扎带在汽修行业中确实常用,但仅限于固定电线或软管,绝不能用于关键结构件。   当被问及是否会停止在类似维修中使用扎带时,Canadian Tire并未回应。  
  • cover
    20小时前

    震惊社区!餐馆老板被三个吃霸王餐的人痛殴致死!

    三名英国男子涉嫌殴打致死安大略省欧文桑德(Owen Sound)一名餐馆老板, 现将被引渡到加拿大受审。   罗伯特·巴斯比·埃文斯(Robert Busby Evans)、罗伯特·埃文斯(Robert Evans Jr.)以及巴里·埃文斯(Barry Evans)于周一在苏格兰爱丁堡的爱丁堡治安法庭(Edinburgh Sheriff Court)出庭,法官为朱利叶斯·科莫罗夫斯基(Julius Komorowski)。三人当庭同意引渡。   苏格兰法院与法庭服务处(Scottish Courts and Tribunals Service)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告诉《环球新闻》,案件现已移交苏格兰部长们决定,是否正式批准将三人引渡至加拿大。   这三人于2024年12月被控与2023年8月库里餐厅(Curry House)老板沙里夫·拉赫曼(Sharif Rahman)之死有关。拉赫曼当时据报在追赶三名未付款离店的男子时遭到严重殴打。 这位餐馆老板在事件后陷入昏迷。    拉赫曼在遭殴后一周左右去世,警方随后请求安省省警(Ontario Provincial Police, OPP)协助调查。   安省省警于2024年12月宣布: 罗伯特·埃文斯(Robert Evans)被控过失杀人(manslaughter); 罗伯特·巴斯比·埃文斯(Robert Busby Evans)被控事后包庇可公诉罪行(accessory after the fact to commit indictable offence); 巴里·埃文斯(Barry Evans)也被控事后包庇可公诉罪行。   省警督察简·康威(Det. Insp. Jane Conway)于12月18日对媒体表示,这三名男子在案发当年夏天曾访问加拿大。   调查开始后不久,警方发现三人已经离开加拿大。   拉赫曼之死令这个小镇社区深受打击,当地居民纷纷伸出援手支持他的家人。   案发后不久,欧文桑德市长伊恩·博迪(Ian Boddy)发表声明称,沙里夫是“我们社区杰出的成员之一,他不仅热心参与市政和县级委员会事务,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敬业的家庭成员。” 市长补充说:“他的离世是我们社区的悲剧性损失。这是一个我们需要以同情和支持团结在一起的时刻。让我们缅怀沙里夫的善良与他对社区的热爱,以同样的慷慨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 cover
    21小时前

    蘑菇厂突然关停!数百员工恐遭遣返,$250封口

    加拿大安省威灵顿(Wellington)一间香菇种植厂突然宣布关闭,令数百名外籍临时劳工陷入失业、遣返风险和无法领取任何福利的困境。他们曾为加拿大人的餐桌辛勤付出,如今却面临被一脚踢出局的命运。   Highline Mushrooms公司于今年9月宣布,将关闭位于贝尔维尔(Belleville)以南的Wellington香菇农场。多位劳工权益倡导者估计,该厂约有300名外籍临时工,绝大多数是通过农业类别的临时外籍工人计划(Temporary Foreign Worker Program)来到加拿大的。 根据官方通知,所有员工都将于12月12日前被正式解雇。 Highline公司在回应中表示:“经过对工厂的全面评估,该设施无法符合我们的长期安全标准,也无法适应日益变化的运营需求。” 一名在该厂工作多年的外籍劳工表示:“我们现在完全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位工人的合约原计划明年春天才结束。他表示,自己经常一天工作15小时却拿不到加班费,如今却被突然裁掉。他不愿透露姓名,因为担心遭报复。 Highline公司回应称:“所有员工都被公平对待、合理报酬,并受到尊重与支持。” 但现实却是:这些工人的工签绑定雇主,他们无法随意换工作,也无法合法滞留: “这是封闭式工签,我不能找其他工作。一旦工签过期,我就必须回国,我不想在加拿大变成‘黑户’。我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现在却没法养活他们了。”   每年,加拿大都有数以万计的外籍劳工像Highline员工一样远离家人,为加国农场辛勤劳作。农业在加拿大GDP中占比超过7%,对外劳的依赖也日益加深。 一份RBC报告指出,到2033年,加拿大约40%的农场经营者将退休,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   尽管联邦政府多次将外劳称为“关键工人”,但法律专家与权益团体表示,这类突发事件暴露了外籍劳工在大规模裁员中几乎无任何权利保障:没有遣散费、没有就业保险(EI)、也无法自行转岗。   Parkdale社区法律服务处的法律工作者 Mary Gellatly 指出:“加拿大工人有劳动力流动性,可以申请别的岗位,临时外籍劳工却不行。”   “他们是被邀请来支持我们农业经济的,至少应该获得合约剩余期限内的工资赔付。相反的,却是被直接踢出门。”   赔偿仅$250,还附带“封口条款”   Highline公司表示已与联邦部门合作,试图减轻影响,包括: •优先安排员工调至安省其他Highline工厂(仅约50个岗位) •提供简历撰写等就业支持 •协助转岗和搬迁   但工人表示,公司几乎未提供任何帮助或协助延长工签。   其中一份终止合同文件显示: •提供一笔 $250的赔偿金,用于“过渡至新工作” •但前提是员工需签署“不得贬损公司”条款(non-disparagement clause),即不能公开批评或发表负面言论   当被问及赔偿是否与“封口协议”挂钩时,公司发言人回应称:“我们从未要求员工签署放弃言论自由的协议或以金钱作为交换。” 倡导团体Justice for Migrant Workers已经致信就业部长 Patty Hajdu,呼吁联邦政府: •为受影响的外劳提供就业保险(EI) •发放开放式工签,使他们可以继续合法工作并养家糊口 该团体在信中指出:“农业产业被政府无限授权,可以雇佣、再丢弃整批移民劳工,却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加拿大系统性地剥夺移民工人的薪酬与福利,尽管他们已经向EI系统缴纳了数亿加元,却被拒之门外。”
  • cover
    21小时前

    骇人!加拿大12岁男孩被准养母锁地下室饿死?

    最近,安省一起骇人听闻的虐童案庭审细节曝光。12岁男孩体重竟然只有48磅,像是6岁娃,到底是因何不幸丧命? 多伦多病童医院(SickKids)的儿童虐待问题专家作证称,这名男孩在2010年出生时“出生体重正常、健康”,幼儿时期“体型偏壮”,成长曲线并无任何异常——直到2017年儿童援助机构将他和弟弟安置在贝基·汉伯(Becky Hamber)与布兰迪·库尼(Brandy Cooney)家中照料,情况才彻底改变。这两名女性目前被控蓄意谋杀该男孩。 作为控方证人,艾玛·科里(Emma Cory)博士周一在针对男孩准养母汉伯(Hamber)和库尼(Cooney)的庭审中表示,梳理男孩的长期病历后发现,在2022年12月21日被发现生命体征消失前的一年里,他的体重最终下降了10磅。 图源:thestar 这名年长男孩的病历已成为当前庭审的核心焦点。控方指控,汉伯和库尼“厌恶”这名男孩,并任由他死在反锁的地下室中。 Hamber和Cooney均否认一级谋杀罪,同时否认针对男孩弟弟的三项指控:袭击、非法拘禁、使用武器(用于衣物上的扎带)袭击,以及未提供生活必需品。 克莱顿·康兰(Clayton Conlan)法官正在无陪审团的情况下主持此案。 经过一周休庭,庭审于周一恢复,目前已进入中期阶段,控方正在传唤医学证人作证。 法庭获悉,男孩死后的尸检结果“无明确结论”,即病理学家无法确定其死因。 此前,急救人员作证时称,他们在汉伯和库尼的地下室发现男孩时感到困惑不已:当时男孩失去意识、体温过低、全身湿透,还穿着潜水服。 科里博士是多伦多病童医院疑似儿童虐待与忽视项目(SCAN)的负责人之一,她对男孩的全部病历进行了死后案例审查。她作证表示,无法确定男孩的“慢性营养不良”应归咎于Hamber、Cooney,还是男孩自身——庭审已得知,该男孩长期存在饮食问题,包括“反刍症”(即暴饮暴食后呕吐)。 Cory指出,尽管相关数据存在缺失(尤其是疫情期间),但男孩的病历显示,到9岁和11岁时,“慢性营养不良”已导致他的体重远低于正常水平。2022年12月13日(去世前两周),男孩就诊全科医生时体重仅48磅、身高135.5厘米,较一年前的58磅、137.5厘米明显下降。 Cory明确表示,男孩的营养不良并非由囊性纤维化等慢性疾病引发:“这并非医疗疾病导致……而是摄入的卡路里不足以满足身体需求。”她补充道,男孩去世时的体重仅相当于6岁儿童,这也导致了他的身高“发育迟缓”。 此外,Cory表示,尽管结合男孩的年龄和性别,患进食障碍的可能性“较低”,但目前缺乏足够信息得出明确结论。 庭审还披露,Cooney和Hamber在食品柜上装了锁,并对男孩们的饮食种类施加严格限制。Cory还查看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已故的男孩穿着潜水服哭泣,诉说自己很饿。 尽管男孩的官方死因尚无定论(Cory也强调自己并非法医病理学家),但她认为,严重营养不良可能导致男孩心脏骤停。她特别指出,处于该男孩这种营养不良状态的患者,可能面临“再喂养综合征”风险——这种潜在致命疾病多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者突然摄入大量卡路里时。 “给营养不良的人补充更多卡路里反而有风险,这一点可能让人难以理解,”科里(Cory)解释道,若未在医疗监护环境下进行再喂养,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严重疾病或心脏骤停。 据悉,在辩方律师完成对Cory的交叉询问后,负责尸检的病理学家将于周二出庭作证。
  • cover
    21小时前

    被判无罪的弃婴母亲反告警察失职缺德…

    魁北克三河市近日曝光一起奇葩案件: 奇葩看点一:一流浪女在街头分娩后将婴儿遗弃在三条街外。 奇葩看点二:法庭因该女子患有“精神疾病”而判她弃婴无罪。 奇葩看点三:女子反手状告一名警察,指控他失职并违反了警察道德准则。 事出反常必有妖,咱们捋捋时间线: 据报,2025年1月1日下午,家住三河市中心维多利亚公园旁边的一位居民报警:“有一名女性在附近尖叫。” 一名男性警察到场后与该名38岁的无家可归女子进行交谈。下午2点20分左右,完成调解任务的警察离开现场。 3点20分左右,也就是警察离开大约1小时后,该名女子在街头分娩……然后走到三个街区外将婴儿遗弃。幸运的是,婴儿被路人及时发现并救起。 很快,女子被捕,检方起诉……法官因该名女性患有精神疾病而判定其对弃婴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无罪释放后,女子立即向警察道德专员投诉当日出勤的那名警察,称其“未能履行被信任与尊重的警察职责,在处理该事件的过程中未能表现出应有的谨慎,特别是没有帮她呼叫救护车。” 道德专员表示,附近民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拍下了该名警察的干预过程,该视频已递交至魁北克警察道德行政法庭。该名警察已收到传唤,听证会日期尚未确定。 专员表示,根据其违反道德规范的程度,法庭可能给出不同级别的判罚,包括批评,强制培训……直至解职。 事件引发广泛讨论,正反方各持己见: 观点:警察严重失职 在面对“无家可归、精神状态不稳定”等脆弱群体时,警察应该比常人更敏感、更谨慎。 重要的是,“尖叫”是痛苦的表现,警察更应展现“被信任以及被尊重”的职业特性,帮忙呼叫医疗人员做进一步评估——警察没叫救护车就是严重失职。 若无道德追责,魁北克警察的能力和素质将受到质疑,整体形象和口碑将全面受损。 观点:警察无法预判 警察前往处理的是“治安问题”(尖叫投诉),而非“健康或心理问题”。解决任务问题后离开现场,这符合常规程序。 重要的是,除非女子当时明确告知警察“帮我呼叫救护车”——这一点需要等待听证会的问询结果,否则,在现场没有发现明显分娩迹象的警察,无法预判该女子会有当街生产的风险。 道德追责可能导致“过度警觉”——在每次接触脆弱群体时都心存疑虑、担心自己惹上麻烦,长此以往,这将导致警察在未来刻意回避类似干预,反而不利于公共安全。 你站哪一边?
  • cover
    昨天

    全球大宕机!亚马逊AWS崩了,Snapchat、Reddit全瘫

    亚马逊旗下的云服务部门AWS(Amazon Web Services)周一出现大规模宕机,此次事故导致数千个网站以及包括Snapchat、Reddit在内的全球热门应用瘫痪,并在全球范围内扰乱了众多企业的运营。 图源:Eliot Blondet/ABACAPRESS.COM   这场动荡是自去年CrowdStrike 系统故障,曾导致医院、银行与机场技术系统瘫痪以来,最大规模的互联网中断事件,凸显了全球科技系统互联所带来的脆弱性。 系统逐步恢复 经过大约三小时的中断,截至东部时间早上6点,系统开始逐步恢复。AWS表示,一些受影响的服务已出现“明显恢复迹象”。 AWS在最新的故障状态页面中更新道:“目前大多数请求应能正常处理,我们仍在处理积压的请求队列。” 软件工程师、网络安全专家、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院士Junade Ali表示,问题似乎出在AWS用于控制数据库产品的某个网络系统上。这种问题通常可以集中处理……除非发现其他故障,否则预计数小时内可完全解决。” 宕机波及全球 AWS提供按需计算、数据存储和其他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其客户包括企业、政府和个人。当其服务器出现问题时,依赖其云架构的网站和平台就会出现广泛宕机。 AWS与Google Cloud和Microsoft Azure是全球三大云计算服务商之一。 据宕机监测网站Downdetector的母公司Ookla称,此次事件导致超过400万用户 报告网络问题,包括多个热门平台瘫痪。 图源:Downdetector Snapchat:用户故障报告峰值超过 2.2 万,后降至约 4000; Roblox:报告数从 1.26 万降至不足 500; Reddit、Chime 等仍有上千起报告; Coinbase(加密货币交易所)、Robinhood(交易平台)、Perplexity(AI 初创公司) 等均受影响; 亚马逊自家服务如 购物网站、Prime Video、Alexa 也出现问题; 游戏平台 Fortnite、Clash Royale、Clash of Clans 均受波及; 打车平台 Lyft 在美国停摆; 加密通讯应用 Signal 也确认受到影响。 英国的劳埃德银行(Lloyds Bank)、苏格兰银行(Bank of Scotland)、电信公司Vodafone、BT以及英国税务与海关总署(HMRC)官网也被报告出现访问问题。 专家警告网络太脆弱 专家指出,这次事故再次暴露出现代社会的脆弱现实。萨里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研究主任Nishanth Sastry表示。“如今所有大型企业几乎都依赖于少数几家云服务提供商,一旦其中之一出问题,就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混乱。” 英国信息技术学会(BCS)网络安全专家Patrick Burgess表示,如今全球的网络世界几乎都依赖于三到四家大型云计算公司(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所提供的底层基础设施,“一旦这些服务出现问题,其影响范围之广,波及面之大,几乎可以让整个网络世界陷入混乱。” “当今世界几乎运行在云端。互联网如今就像水电一样,是我们生活的基础设施,毕竟我们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智能手机上。” 也正因为如此,当这些云服务的“底层支撑”出问题时,“普通用户往往根本无法判断发生了什么,因为他们看到的是Snapchat或Roblox崩溃,但实际上背后的问题出在Amazon云端。” 不过,Burgess也强调,“好消息是,这类问题通常能相对快速解决,目前也没有迹象表明这是网络攻击或黑客事件。” 他说,这更像是一场传统的技术性故障,“只是某个系统出了问题,亚马逊很快就会修复。”他补充道,AWS 以及其竞争对手Google和Microsoft都有一套完善的应急流程来处理此类宕机事件,“通常几个小时就能恢复,而非几天。” 目前尚无迹象显示此次宕机与网络攻击有关,但其规模之大仍引发了业界猜测。网络安全公司Sophos威胁情报总监Rafe Pilling说:“每当出现这种级别的事件,人们担心它是网络攻击是可以理解的。” 他指出:“AWS的全球业务布局极为复杂广泛,因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连锁反应。”
  • cover
    昨天

    投资加油站血亏62万!加拿大两中介被揪出重罚

    安省金融监管机构(FSRA)近日对两名大多伦多地区的前抵押贷款代理人处以合计23万加元的行政罚款,理由是他们在业务中行为鲁莽、未核实信息、并协助实施欺诈。 图源:mpamag.com   监管方调查发现,两名代理人Satyamkumar Trivedi与Sasitharan “Soma” Somasekarampillai“帮助实施不诚实、欺诈及非法行为”,导致一名投资者在一笔抵押贷款中损失超过62.4万加元。 FSRA指出,两人违反了《抵押贷款经纪、贷款人及管理人法案》,离开注册公司独立接单,并在进行抵押交易时收取财务回扣。 此外,Trivedi还被控:无牌经营抵押业务;隐瞒信息、阻碍调查、并向监管机构提供虚假或误导性信息。 多次违规与投诉记录 Trivedi在加拿大抵押联盟公司(Mortgage Alliance Company of Canada Inc.)工作近六年,但因多起投诉于2023年8月被解雇。同时,Soma在Homewise Solutions Inc.任职,且持有有效牌照。 监管方最早在2020年就收到投诉,称Trivedi向客户提供了一份伪造的贷款承诺函。虽然交易未能完成,他也未获佣金,但监管机构开始对其行为保持关注。 2023年7月,又有一名投资者(代号 HP)投诉称:Trivedi向他推荐了一项“加油站抵押投资项目”,借款人(代号 DS)虚假声称自己是某公司董事,诱骗HP借款。 监管机构的文件称,“借款人从未支付任何月息,最终违约,HP损失共计 624,000加元。” FSRA指出,两名代理人向HP提供了虚假文件和不实信息,包括该物业以往抵押贷款的虚假记录。 私下回扣与虚假贷款 文件显示,Trivedi与Soma曾于2021年参与另一笔加油站贷款交易,仅38天内结清,获利异常。 该笔交易未通过其经纪公司,Trivedi私下赚取5.5万加元(10%费用),并据称与Soma分成。 监管方调查发现,Trivedi在2021–2022年至少四次在公司外接单,非法收入共计66,622 加元,此外还有14万加元来自其他非授权抵押交易。 在最近的案件中,他承认收取6.5万加元佣金,并与Soma平分。 Trivedi也承认:“如果当时通过公司流程处理,这场诈骗可能不会发生。” FSRA认定两人严重违反行业操守: Trivedi被处以22项行政处罚,总额21万加元; Soma被拒绝续牌,并被罚5万加元。 Trivedi后来与FSRA达成和解,同意缴纳18万加元。目前两人均未回应媒体评论请求。
  • cover
    昨天

    卑诗特斯拉车主被炸飞! 这样充电引爆炸

    根据BC省技术安全局(Technical Safety B.C.)的新报告,一名特斯拉车主在Hope使用第三方转接头在非特斯拉充电站为车辆充电时,因“电弧闪光”爆炸受伤。 图源:vancouversun   视频显示,爆炸发生后司机被炸飞倒地,他的配偶立即下车查看情况。 涉事转接头由总部位于蒙特利尔的A2Z EV公司生产并销售,该装置在事故发生前已购买两年,使用约50次且从未出问题。但该产品并未在加拿大获得认证,因为当时相关认证体系尚未建立。 根据10月9日发布的技术安全报告修订版,事故由多重错误导致:充电站内部短路使“异常电压”通过充电转接头传输,进而引发“内部电弧故障和爆炸,损坏了转接头和车辆”。 爆炸造成车辆、充电电缆及充电桩内部组件严重损坏,同时摧毁了该第三方转接头。该装置原本是特斯拉在非特斯拉公共充电站充电所必需的。司机受了擦伤和轻微外伤。 A2Z公司CEO Amine Zitour表示,公司在事故当天就与车主联系,并与BC省技术安全局及充电站运营方合作调查问题根源。 Zitour称,公司内部调查结合充电站提供的数据后发现,事故源自充电站的电池组故障——正常情况下此类故障会触发自动断电,但这次并未触发。 他说:“我们绝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在我们的转接头或任何市面上的转接头上,因为这会让公众对电动车感到恐惧。” 温哥华电动车协会成员Bob Porter表示,此事件凸显了忽视电气安全的真实后果。他指出,尽管网络上有许多副厂零件可供选择,但并非所有产品都符合北美安全标准。 Porter说:“如果第三方产品未经认证,就存在风险。它们没经过安全测试。你不能随便玩电。” 目前,美国与加拿大已确立电动车充电转接头统一标准——ANSI/CAN/UL 2252,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于2025年3月19日制定。Zitour表示,公司已有四款产品(包括两款兼容特斯拉的转接头)达到加拿大标准协会(CSA)认证,并经过严格测试。 Porter本人也是特斯拉车主,他表示自己只使用特斯拉官方认证的充电设备。 “我宁可多花一点钱,也只用加拿大CSA认证或美国UL认证的设备。必须查看认证标志——只使用获得北美认证的设备。” 他补充说,即便某产品看起来很正规,也不能保证其安全性。 “你不能假设是同一家工厂换个名字卖的产品。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 Porter表示,这起事件应成为所有使用未经认证电气产品者的警钟。 Zitour对此表示认同。 他说,“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普通人可以在手中掌控250千瓦以上能量的情况,我鼓励大家只购买经过认证的转接头,并确保背后的公司有信誉。购买无品牌或无保障的产品,一旦出事你对卖家无可追责。”
  • cover
    昨天

    剑拔弩张!保守党博励治要求减税控赤字,否则解散政府!

    加拿大保守党领袖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要求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在即将公布的联邦预算中削减税收,并将财政赤字控制在420亿加元以内。 不过,这一点几乎不可能实现。卡尼此前已暗示,本财年的赤字将高于特鲁多政府去年公布的预估数值。 临时议会预算官Jason Jacques上月预测,本财年的赤字将接近700亿加元。 图源:cpac   在致总理的信中,博励治写道,加拿大已成为“一个银行账户空空、冰箱空空、肚子也空空的国家”。 他再次讽刺自由党政府称:“如果你们想抄袭我们的政策,随意,但要有行动,不要只说不做。” 保守党要求政府: 削减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工业碳税与房屋建设相关税费; 取消所谓的“通胀税”与联邦燃料标准,后者就是自由党政府主推的减排措施之一。 博励治在信中批评卡尼:“你几乎保留了杜鲁多的全部经济政策,如今又在重复他的承诺。你宣称巨额赤字是投资,这正是杜鲁多当年的‘魔术式经济学’,以为赤字能带来投资和增长。”       卡尼政府的预算压力与风险 卡尼政府已承诺投入数十亿加元用于国防开支,以在本财年达到北约要求的 GDP 2%目标,同时宣称要“减少开支,以便能更有效地投资”。 财政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将于两周后的11月4日提交联邦预算。 目前自由党是少数政府距离单独通过法案仅差三票,因此必须获得其他政党的支持或弃权。 预算案属于信任动议,若投票未通过,卡尼政府将倒台,极可能引发全国大选。 各党谈判博弈 预算前的政治布局让众议院在未来数周的气氛紧张。 今春,保守党曾协助自由党加速通过《一个加拿大经济法案(One Canadian Economy Act)》,该法赋予联邦政府快速批准“国家利益项目”的权力。 博励治表示,保守党会在认同的议题上合作,但也会提出自己的方案。 魁人政团(Bloc Québécois)近日列出18项预算诉求,其中6项为“关键条件”: 向魁省居民支付8.14亿加元,以弥补未获得联邦碳税返还金的损失; 提高 75岁以下长者 的老年保障金(OAS); 增加省级医疗拨款; 设立新的基础设施拨款计划; 推出首次购房者无息贷款计划; 投入社会住房资金。 卡尼政府在今年春天取消碳税后,曾向纳税人发放最后一轮退款,但是魁省因实行本地碳定价体系而未被纳入。 新民主党代理党魁Don Davies本月初与卡尼会面讨论预算,他对记者表示,新民主党不会支持“紧缩预算”,尽管卡尼本人使用过这个词。 NDP希望政府增加医疗、非市场可负担住房和创造工会岗位的投资。 Davies补充说:“我不认为加拿大人现在想经历一场选举。”
  • cover
    昨天

    列治文Lansdowne 陌生女说孩子挨饿

    这并非孤立事件。列治文皇家骑警承认,近期收到不少类似投诉。警方提醒公众,若遇到这类情况感到不安或受到威胁,应立即离开现场并报警。 列治文的邝先生就亲身遇到过这样的“借钱党”。 8月一个下午,他准备在帝国中心吃午饭,刚走到门口,一名五六十岁的白人男子上前搭话。男子语气诚恳,声称自己失业多时、身无分文,只想讨两块钱买点吃的。   邝先生心里一软,差点想掏出二十元让对方吃顿饱饭。   可下一秒他又犹豫了——对方离得太近,万一有别的意图怎么办? 最终他婉拒了。男子并没发怒,只是点点头道谢,然后又去找下一个路人。 邝先生回头看见那一幕,心里有些说不清的感觉:到底是真穷,还是套路?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另一位市民苏女士身上。 上个月,她在列治文Lansdowne商场停车场遇到一名女子,对方穿着时髦,说家里有孩子在挨饿,希望能帮忙买些食物和药。 苏女士没给现金,而是进超市买了面包。 可等她出来,那女子已经不在原地,而是在停车场四处拦人。苏女士上前递上食物,女子却摆手说“不用了”。 苏女士说,她当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如果她真需要帮助,至少我尽力了;如果是假,那也骗不到我什么。” 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列治文居民分享相似经历。有人在百家店美食广场被人搭话,对方说饿了,想要二十元。 好心人提议帮他点餐付款,结果那人脸色一变,转身去找别人。 有人遇到索要礼品卡的乞讨者,也有人见过拿到食物却去商店退货换现金的。更有市民因为拒绝给钱,被对方推搡甚至辱骂,最后报警求助。 警方表示,根据卑诗省《安全街道法》,在特定情况下攻击性行乞是违法的,警方可依法开罚单。但如果行为只是言语请求,没有威胁或阻碍,就很难执法。列治文市还有《妨害公众安宁附例》,规定若行乞行为持续、影响他人,也可能被视为“妨害公众安宁”,最高可罚款1万元。 如果说西岸“借钱党”的套路是“不要食物、只要现金”,那东岸的乞助方式就更“讲究”——没现金也行,但实物得是好货。 10月初,多伦多一位华人女子在Bathurst街被一名白人妇女拦下,对方自称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请求帮忙买些生活用品。女子出于同情心答应后,跟着她进了超市。结果,对方推着购物车一通乱扫:薯片、零食、饮料样样都来。结账时总价两百多元。女子无奈表示负担不起,对方才略微删减。 她事后说:“我平常买菜都不舍得花这么多钱,这次帮人反而被‘带跑了’。” 同样的事情在万锦广场也有。一名黑人女子声称没钱吃饭,但拒绝便宜食物,非要进高价韩餐厅吃35元的海鲜面。被拒绝后,她甩脸离开。 警方指出,根据安省《安全街道法》,具攻击性的乞讨可被罚款,但这种利用同情心、没有暴力的行为很难处理。 有人认为,这只是通胀、失业率上升下的自然现象;也有人觉得,这是社会信任下降的表现。 过去,加拿大人遇到困难,总有人愿意伸出援手。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犹豫:该不该帮?能不能信? “借钱党”的出现,让善意变得复杂。 它不仅反映了经济的压力,也暴露出一种新的社会尴尬——当人们开始怀疑每一次求助的真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就更难得到援助了。
  • cover
    昨天

    加房贷利率跌破4%!购房者开心 经济发警报

    加拿大债券收益率降至半年低点,为购房者带来更低的房贷利率,却也传递出经济放缓的信号。 最新数据显示,加拿大国债收益率大幅下滑,带动房贷成本同步下降。多家贷款机构已开始下调利率:三年期非保险固定利率降至3.89%,五年期非保险固定利率降至3.99%,而五年期保险房贷则下探至3.79%。部分竞争型放贷平台如Ratebuzz.ca,在安省甚至提供3.64%的三年期固定利率和3.69%的五年期固定利率。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利率下行对购房者来说无疑是利好,但这背后反映出更深层的经济隐忧。债券收益率通常被视为经济“晴雨表”之一。   当收益率下降,往往意味着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减弱,市场资金转向债券等避险资产,显示经济活动放缓、通胀预期减弱。   此外,市场押注加拿大央行可能被迫降息以刺激增长,也被视为经济疲软的信号之一。若这种趋势持续,企业投资与就业前景可能受到影响。 不过,从个人层面来看,房贷利率下降正在为买家带来实质性好处。部分银行虽在官网上维持较高“展示价”,但实际放贷时普遍有25至50个基点的议价空间,视借款人资质与贷款期限而定。 稳定的融资成本与被压抑的购房需求,也让部分地区房价出现回升迹象。根据数字地产平台Wahi的初步数据,大多伦多地区10月上半月的房屋中位价较9月上涨约2.7%,显示市场情绪正在逐步恢复。
  • «
  • 1
  • 2
  • 3
  • 4
  • 5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同是夫妻,加拿大、中国分配遗产大不相同!
  • 封面
    加拿大Costco多店排队抢购,现场开撕,锤头暴揍
  • 封面
    投资加油站血亏62万!加拿大两中介被揪出重罚
  • 封面
    全球大宕机!亚马逊AWS崩了,Snapchat、Reddit全瘫
  • 封面
    卑诗特斯拉车主被炸飞! 这样充电引爆炸
  • 封面
    华人小孩鼻腔有异物, 照X光后医生竟说…
  • 封面
    列治文Lansdowne 陌生女说孩子挨饿
  • 封面
    加国男Canadian Tire换机油, 差点丢命!
  • 封面
    网友投诉:说好65元上网费,账单秒变189!
  • 封面
    加房贷利率跌破4%!购房者开心 经济发警报
  • 封面
    震惊社区!餐馆老板被三个吃霸王餐的人痛殴致死!
  • 封面
    蘑菇厂突然关停!数百员工恐遭遣返,$250封口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客服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