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一位海外华人母亲自述如何计划孩子的教育之路?

Tue Feb 23 2016 16:45:28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小编寄语:今天小编分享一位在美国的华人妈妈对自己子女教育的一些看法,看看她是如何规划自己子女的成长之路。这位妈妈的看法特别真挚,而且也非常理性。她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了教育方案,我相信会给许多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的一些家长一定程度上的启示和思考。
 
“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
 
“Let me tell you the secret that has led me to my goal: my strength lies solely in my tenacity.” ― Louis Pasteur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好的未来。什么是好的未来?如何实现好的未来?其实是没有答案的,或者,即使有,也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幻之中。
 
不管怎么说,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套想法,或许比较理想化,或许又过于现实。开放思维的人,往往会根据现实不断作一些调整。但同时又有不少人,取得最后的成功,却是源于自身的坚持、不随波逐流。
 
子女教育,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又是一个需要操作性的具体问题。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能推倒重来。现实生活中,时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可是,如果一点都不计划,结果又往往是抓瞎。
 
我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属于有一些计划和设想的。即使如此,过去短短几年的经验表明,很多时候还是自己偷懒了。我真心地相信,多数人都是喜欢偷懒的。
 
孩子和孩子不一样,同一家庭的不同孩子,也不一样。人们往往会用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其实各种观点,都能找到相当多的有利于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
 
我相信,有的孩子确实比别的孩子更自觉、更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然而,能够做到这样好的,有些是源于天性,还有些是源于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不敢假设自己的孩子就有那么自觉,我只能假设他们处于平均水平。
 
对于平均水平的孩子,从几岁到十几岁这段时间,是需要家长付出心血,加以正确引导的。
 
有人会说,凭什么家长想的就是对的?是啊,家长也不是真理的代表。但是,如果一个成年的、受过良好教育、而又勇于再学习的家长都不能有比较正确的思想,要求十几岁的平均水平的孩子具有正确思想,是不是太不现实了?
 
我也希望孩子能够上最好的大学,但是,我不敢以此为目标,因为在现实世界里,这个目标确实太高了,会给自己、以及孩子太大的压力。
 
有人觉得华人家长把爬藤作为了最终目的,我不这么看。我观察了周围那些有孩子上大藤的家长,基本上他们比一般的家长更爱学习、提高自己,孩子能上藤,真不是偶然的!
 
我对孩子的目标比较现实,就是上本州最好的州大,我觉得这个操作性比较强,容易实现。但努力方向并不是按照被州大录取的要求,而是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当然,什么是必要的素质?这也是有很多争议的。但我相信一点,对平均水平的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应该不会比许多家长有更好的见解(天才孩子不包括在内)。
 
在孩子高中毕业以前,我需要对孩子的教育内容作出适当的规划,早期是我独断,慢慢地会和孩子商量,到后来可以共同修订。
 
现在因为孩子还小,只能先由我自己拿出草案,并在实践过程中完善。
 
下图就是我认为的基础教育的主要模块:
 

图片

 
很多人对孩子搞奥数意见比较大,动不动就说中国奥赛金牌没有一个成了著名数学家。我们家孩子远没有那么厉害,所以也不会产生那样的话题。不过,坦率地说,我是一定会让孩子在家里超前学数学的,不过在我的时间顺序里,数学是排在中文、英文后面的。到初中应该进入学校提供的快班,但又不会在初中期间到高中上课。我们这里有初中最后一年去高中上数学课的,每天要家长提早送,我比较懒,不愿意这么做。
 
数学后期以进AIME为努力的目标,如果还有余力,也可以再上一层楼;如果连这个也困难,那也不气馁,起码可以把高中数学课程本身学得好一些。
 
人文部分的素质是我非常看重的,我希望孩子有比较丰富的人文修养,基本的阅读是必须的,不管在学校选什么课。
 
在才艺方面,我没有很高的目标,小时候学几年钢琴,主要是为了学习音乐知识,便于逐步对古典音乐有所了解与欣赏。我生长在农村,直到大学毕业前从没有听过交响乐,读研究生的时候有幸选了一年钢琴课,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接触古典音乐。当年都是看广播电视报,然后在特定时间听调频广播,后来也买了不少正版磁带,如卡拉扬的。我觉得古典音乐确实是很美的。画画也是可以简单学一下的,高中阶段本身就会有一些要求,再额外学一些,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都会有一定益处。至于体育,基本以健身、娱乐为目标,完全不指望拼成绩。出成绩确实可以锻炼意志力,不过有些项目也摧残身体。
 
至于做义工之类的,我是肯定不会花钱让孩子去非洲救助难民、去美洲建房子的。我倒是希望孩子大一些了回自己的小学母校当志愿者,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又在家旁边,连开车都不需要。因为我自己目前在PTO里,明显感到,志愿者数量常常不够。
 
从宏观上来说,我是比较赞成国内有位叫冯德全的先生所倡导的,“把性格培养放在首位”,知识、才艺是第二位的。几年前听了他的讲座,我就是努力这样做的。
 
至于孩子长大了做什么,说实话,我也没有想好。打好基础,学什么应该都没有那么难。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