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上发布的一段视频引发广泛关注。
视频画面中,一名华裔男子在洛杉矶市中心繁华街道上,被多名未着制服且佩戴口罩的人员强行控制,随后被押上一辆银色轿车。
视频里,男子一边用中文高呼“救命啊,Help,ICE!”,一边奋力挣扎,但最终还是被多名执法人员合力制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执法人员既未穿着印有ICE或其他执法机构标识的制服,所乘车辆也未显示任何官方标志,这一系列行为立刻引发了公众对执法合法性的强烈质疑。
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纷纷发声。部分网友依据ICE执法规范指出,特工执行任务时必须身着制服并出示证件,而视频中人员的行为与规范严重不符,甚至“形同绑架”,他们呼吁洛杉矶警方介入调查。
也有网友提到,ICE特工在卧底行动中确实常以便衣示人,有时还会以科切拉音乐节风格的装扮出现,但通常会配备武器。
近期,美国南加州多地频繁出现类似的“卧底执法”现象。执法人员通过遮挡面部、使用无标识车辆等方式执行移民抓捕任务,这一做法在社区内引发了恐慌情绪。
更令人警惕的是,有评论指出,此类行动可能涉及ICE招募的赏金猎人。
据透露,抓捕一名非法移民可获得1000 - 1200加元的报酬,而亚裔由于普遍被认为“反抗程度较低”,因此成为了主要目标。
这种将执法行为市场化的模式,不仅加剧了社区的紧张氛围,也对传统执法的公信力构成了挑战。
截至目前,ICE尚未就该事件作出官方回应,其执法标准与公众监督之间的矛盾仍有待进一步厘清。
自2025年1月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以来,便以“历史上最大规模驱逐行动”为核心,推行了一系列系统性打击非法移民的政策组合,这一举措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剧烈震荡。
特朗普政府通过强化ICE(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的执法力度,并收紧入境管控,形成了一个政策闭环。
据白宫副幕僚长斯蒂芬·米勒6月15日披露,ICE的日均逮捕目标已从执政初期的660人提升至3000人,且重点针对洛杉矶、纽约、芝加哥等民主党“庇护城市”。
这一系列执法行动引发了全美的连锁反应。洛杉矶爆发了万人示威活动,抗议者与军警形成了对峙局面;
纽约、芝加哥等地也出现了“公民审查执法”的自发组织,这些组织对ICE的身份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在这场移民风暴中,华人社区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南加州成为了ICE的重点打击区域,截至3月23日,ICE特工在南加多地开展了一系列逮捕行动,其中不乏华人被捕。
3月5日,国土安全调查局(HSI)与ICE的洛杉矶特工合作,逮捕了一名被指控“非法滞留美国”的华人男子,并称其因性侵犯罪遭到通缉。
2月21日,ICE又宣布逮捕了华人宋*骁(* Song,音译),指控其为已定罪的儿童性侵犯者。
目前,美国的这场移民风波仍在持续发酵,全球媒体都在密切关注,后续进展究竟会如何发展,仍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