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出国的诱惑 一言难表

Wed Feb 14 2018 11:32:58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刚过去的1月28号,是我留洋整整25载之日。回首袅袅烟般往事,历历在目,令人思绪奔逸,不胜唏嘘。四分之一世纪的异域坷途,一路行过虽是愈走愈光明,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然而还是很值的,一生顶两生,土洋日子并过。就算蹲踞祖籍持守旧业,也毋能保齐这些年中无牺牲割舍。凡事都有得有失,无论在何方何时,鱼与熊掌辄难兼获。若是事事太过算计、处处患得患失,必然举足难落脚,啥事甭想干成。 

我当时的西出阳关,可以说是迫不得已、毅然决然,主因是为改善一己的居所,宁抛弃已有小成的事业与人脉,诀别最是挂牵的妻女、父母姊弟,自费万里走单骑深入欧洲,寻觅并无移民前景的生活改善。俺实非出国狂,否则早若很多同窗那样上学期间便苦苦钻蹿了,实在是容身窘迫的现实逼人走向险而无定的未来前方。

那时节神州封闭落后,下西洋的诱惑蛮大,但凡有点能耐的均趋之若骛。正常的出国途径无非考托福、GRE等念学位,或径直联系成做博士后工作,鲜有捷蹊可走。这拨赤子都具有一定的学识专长,阅历与处世较为成熟,多有奖学金或薪水支撑着,是为特点。俺便属于后者一族。

记得我执洋请柬在单位外办开介绍信,教授主任阅函后惊叹我这小财主般的工资待遇,获签肯定没问题。晓得行情的他曾在德国公派进修过半载,这叫我吃了头一颗定心丸。其时申请出洋若无足够的财力顶着,纵有正式邀函也会被拒签。

随后办因私护照、省厅报备、查体、补种齐全所有疫苗接种、公证各项文凭证书,备齐一并材料,再奔赴北京德使馆面递应试。生平第一遭直面金发碧眼,我心狂跳,但强作镇静,隔窗口从容对答,英文还算给力,过了此关,不日签证得手。

首战告捷,服下第二粒宽神丹,窃喜中踌躇满志。不料踏上莱茵地后闻处处惊心动魄,自个以往卅多年白活了,让长在洋邑青岛的我也体验了一把“农村青年进城上大学”景况,一蹴穿越、宛如隔世。乍到时的那些初印至今未泯,信举一浮表之见反三为例。

那小处着眼的生活细节,先让俺震惊的是德国的物价高,连普通的蔬菜水果都贵得吓人,这在后来辗转英、美、加诸国时亦然。因自个总不禁先将马克乘以5.5、英镑乘以12.3、美元乘以8等倍数折算成人民币值,计较的结果当然了得!直到很久后瞧惯了洋人过得滋润熨帖、没有蹙眉嫌贵的,才彻悟原来人家挣的也多,按收支比例根本不算啥。于是习惯地与国内作比的思维才转变,逐渐心安理得。

也正缘此初衷心态,回国探亲时总是狠购上一批商品,驮回来细水长流着用。惟往后些便不如此了,一是观念纠偏,二是国内物价飞涨,齐平并超越番邦,反倒外国便宜了。又瞧科大陆旅行团员们在西方疯买抢购之状,更是佐证旁白。

再教我开眼的是日常垃圾的细致归类,委实瞠目结舌,就连小小的废电池亦有专门的小匣子集盛待收。而其时的故城仍是所有垃圾混倒,待环卫队人来铲出、装入地排车人力拉走。科隆的那些每两周收一次的大型垃圾,许多家什在俺看来是“暴殄天物”、就那么忍心丢弃了,西域物质极大丰富略见一斑。难怪中国常年进口洋垃圾、竟占全球废品总量的一半以上。不过近些年我返乡看时,故里也已改变,归类垃圾、卡车收集,向外国看齐了。刚又欣闻停止进口洋垃圾新政令下达,这有利于减少东土的环境污染。

那大处醒目的市容城建,最初给俺印象深的是众多艺术观赏性极高的实用建筑物,跟国内比比皆是的“火柴盒”陋楼大相径庭,教我百看不厌。尽管俺居前德殖民地青岛,熟识国内少有的花园洋房,但德国本土经典的靓阁雅斋美不胜收。唯诧异并无荧屏常见的洋摩登群厦,除了在法兰克福和柏林闹市见到鳞次栉比的簇簇、还被我的洋友不屑一顾斥为“丑陋”,令以为此乃先进昌明符号的我意外。直至旅居美国,方在各大城中心一睹这些摩天水泥林,晓得了欧罗巴还是崇尚古典传统,与美利坚有所不同。

其次当我驰骋于世界首条高速路德国一号公路上时,或自汉堡至慕尼黑800公里仅需3个时辰的汽车程中,不限速的疾驶简直如飞一般,叫俺不由地联想起故乡的公路,例如每次回妻娘家360公里坐巴士要颠簸上10个钟头,齐鲁还算是发达省份,中外之差令人深深叹息。

然而在我后来的还家探视中,渐渐察觉出故园的蜕变,都市飞速扩张、高楼拔地群立,郊区良田果林多变成了开发产业和住宅区。伫立黄浦江边眺望浦东,林立华厦如魔幻之境,远超曼哈顿风情,迷醉无数国人和外宾,已成为中国腾飞的标志。跟三、四十年前我两次过埠所睹已是霄壤之别。更不消说发达的地铁、高铁、机场、高速路等基建,将华夏广天袤地网罗编织,令天涯若比邻。俺再回岳丈家只需稳稳3小时车程,端的换了人间。

就是在经年往返大洋两岸中,我不忘留意出洋的诱惑对今日国人的吸引,好像未减当年。那些留守国内的同侪,其子女奔向海角天涯的不在少数,爹娘退休后便随之移居蕃夷。环顾当下北美到处可见及弈青葱的“小留”之众,远超当初弱冠而立“老留”之势。

我好奇如今国内的物质条件强多了,为何不安居乐业而仍外流?且出境者的年龄愈加偏小,甚至低至初中生来念高中,紧接着就地申请上大学,系避开国内的高考严筛“曲线救国”,抑或图弄个洋学历(值不值钱了另当别论)回去好高就?不得而知。这批游子的稚嫩娇气和不谙世事、皆靠家中大把私币支付高昂费用,带来些新留学问题,时见诸于报端,可谓“老潮流泛起新浪花”,系两代出国浪潮的显著不同处。

上述简列的这点儿出洋浮光掠影,仅仅是代表性地见证了我出国经年所历、海内外世事变迁的冰山一角。自个正是在这边工作边游历世界的人生之旅中,增长了阅识、丰富了经验,改造了宇宙观,终水到渠成定居在加国多伦多。西域新异的人文熏陶、自身的较快适应,逐渐习惯了这方水土简单纯朴的工作人际关系、清新洁净的自然家居境遇,也为子女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没有那瞻前顾后、去留两难决的踟蹰,过得轻省安心。

又以此为本底对观逐年归国所见所闻,我心深处觉得故乡似乎与原先的渐行渐远了,非但淡去许多质朴淳真,面目全非纵使是摩登现代化;浮华之下人心的懵动浮躁遮掩弗住,不复当初天然无雕饰之神韵,挺难且行且珍惜了。现我倍感恩所历经及拥有的,知足乐随遇安;也衷心祈福今昔所系的社稷家园,国泰民安,砥砺改进,世风日上,返璞归真,益加繁荣蒙福。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