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冰天雪地 揭秘加拿大狗拉雪橇奇特军团

Sun Mar 15 2015 09:29:49 GMT-0700 (Pacific Daylight Time)

cover
图片

  雪橇犬不拒寒冷露宿在野外。

图片

  雪橇犬训练员不少来自澳洲。

 

  狗拉雪橇是加拿大冬季的一项特色活动项目,为严寒的加拿大增添难得的户外娱乐色彩,不少来客将其列为到加拿大的必玩项目。除了好玩之外,狗的世界也是丰富多彩。作为人类的朋友,狗类可以从事的工作包罗万象,就以一支雪橇犬队来说,不但个个技术专业,分工也非常明确。它们和人类一样,有的只喜欢和异性一队,有的则有天然仇敌,老死不相往来,一个雪橇犬群就像一个小社会。

 

  要坐狗拉雪橇对多伦多人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人们多是通过参加一些小镇冬季举办的冬季节,或者北上几百公里。最近几年,由于需求增大,一些原本仅从事狗拉雪橇比赛的人家,开始转向拉人娱乐的方向。皮尔斯(Georgina Pierce)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狂热的爱狗之人,旗下110只哈士奇(Husky)猛犬,组成了一支狗拉雪橇军团。

  皮尔斯的狗拉雪橇军团

  皮尔斯的雪撬犬基地位于多伦多以北Barrie小镇附近,占有50英亩的林地。《加拿大都市报》记者驱车进入她家领地之后,周围立刻响起潮声般的犬吠,场面相当震撼。一只只被铁链拴着的哈士奇雪撬犬,扬起前抓,露出尖牙,狂吠的声浪中,甚至还混杂着狼嚎的声音。对于初来乍到的人来说难免毛骨耸然。身处这群情绪激动的雪橇犬中,周身处处传来犬吠之声,让人简直难以防备,不知哪一只会挣脱锁链扑将过来的不祥之感时时闪现。

  身穿厚重黑色防寒服的皮尔斯把这些狗当作孩子,她表示虽然这些狗外貌各异但都是哈士奇,只不过几十年来为了提高速度和力量,不断与各种优良品种杂交而致。皮尔斯介绍说,狗拉雪橇在没有现代交通以前是加拿大人的主要冬季交通方式之一,但随着铁路、公路、飞机和雪地摩托的普及,狗拉雪橇演变成娱乐项目。供人乘坐其实不算,主要是狗拉雪橇比赛,这对于生活在广袤农村地区的人来说,是一种比较普及的娱乐项目。几十年前仅大多伦多地区一带就有20多家养狗进行狗拉雪橇比赛的,但是后来越来越少,现在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不过她指出这几年又多了起来,他们又开始聚集起来玩狗拉雪橇了。

  华裔游客钟情狗拉雪橇

  狗作为人类的朋友,成为打猎助手和拉雪橇的主力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10世纪。而在北美,早在1800年代,当时的俄国商人进入北美大陆,沿着育空河(Yukon River)从沿途村庄收购土特产贩运回去的时候,就发现强壮的阿拉斯加哈士奇(Alaskan Husky)比俄国的西伯利亚哈士奇(Siberian Husky)更适合拉雪橇运货,相比之下西伯利亚哈士奇看上去就比较苗条瘦小。

  后来,随着狗拉雪橇成为比赛娱乐项目,速度成为最主要的需求,因而瘦身成了首要目标。北美人开始引进俄国西伯利亚哈士奇,来吸取其快速和耐力持久的特点。历史在这里又开始回转,以前俄国人觉得是缺点,现在北美人觉得是优点。

  据皮尔斯介绍,目前杂交的哈士奇毛短腿长,与西伯利亚哈士奇更具有速度、耐力和捕猎的凶猛,即使在很累的时候也能坚持执行主人的命令,很适合当雪橇犬。当然她还保留一部分西伯利亚哈士奇用作赛犬,她和其他赛犬爱好者通常是找一片林地,如果赛两只犬一组的雪橇就跑2英里,四只犬跑4英里等,当然不过是几块钱的小赌怡情而已。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赛狗爱好者的减少,20多年前她开始转向雪橇载人娱乐。如今她有不少来自多伦多的华裔客人。

  狗听得懂的命令

  训练雪撬犬需要成熟的经验,早期控制雪撬犬的命令很简单,这种命令出现于19世纪末期,只有2个语音。那是法语行军的口令,Marche代表走,Whoa是停的意思。在1890年代 Hudson's Bay公司的职员William Miller首次训练成功使用命令控制他的雪撬犬左右转,Gee代表右,Haw代表左。当时常见的训练方法是把幼犬直接并入犬队中,让它们跟随老犬去做,久而久之就熟悉了命令。

  皮尔斯介绍说,对于雪橇犬来说只有三个口令,走(Hike Up)、右转(Gee)和左转(Haw),除了走之外,后面两个都是单音节,而且两个音区别较大,一个声调往上一个往下走,比起英语的left和right来说对狗理解比较简单。令人惊奇的是,不单是雪橇狗,马也是用这两个命令来控制左右转的。还有一个有别于其他狗的地方,雪撬犬听命于任何陌生人对它喊Gee和Haw,这样使得游客可以自行驾驭,不用专人服务。

  还有一个奇怪之处是雪橇犬没有“停”的命令,皮尔斯解释说一般需要停的时候都是非常紧要的,如果雪橇犬听命时失控就会酿成祸害,因此这个停止权要控制在驾驭者手中。雪橇车有一个剎车踏板,结构也很简单,一踩剎车杆就插入雪中形成阻力。单脚踩为轻剎,而紧急状态下往往需要双脚拼命踩下去。 

  当然,这些命令不是所有的雪橇犬都能完全彻底地执行,主要是喊给领头的两只犬,它们叫做领头犬(Leader)。皮尔斯表示,能做领头犬的不多,每年新生犬里只能选出20%的当领头犬。领头犬需要特别听命于主人,能领导其他犬,在疲惫状态下依然不会偷懒耍滑。

  她表示狗和人一样形形色色,有的就缺乏领导才能,意志也不够坚定,所谓懒人屎尿多,跑一阵子就要往路边钻去解手。对驾驭者的命令也不太遵守,要么太敏感,听到命令不假思索就转,结果会偏离雪道钻到林子里,或者反应慢听到命令半天才转。正确的反应是不假思索,沿着雪道顺利转向,这样的才能当领头犬。

  如果是一个由八只犬组成的雪橇犬队,位于领头犬之后的被叫作节点犬(Point),这种犬相当于受训的后备干部,看领头犬怎么做,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会被选作领头犬。节点犬之后的被称为转向犬(Swing),是辅助转向的犬,这个位置是一种可选项,在跑长途的时候才需要,很多小队是没有的。最后的也是距离雪橇最近的叫作和启动犬(Wheel),别以为在这个位置不重要,之所以被称为Wheel,就像汽车的驱动轮一样,雪撬从静止到起步就需要启动犬强大的拉力,因此启动犬都是选配一些力量型的,体格和身材都很强壮。

  血管里流淌着狼的血液

  皮尔斯的雪撬犬营地中有一个小区域,里面有十几只萌态十足的幼犬。没人的时候它们趴在钢网后面四处张望,那种清澈的眼神,真让你看不出它们实际上是有着尖牙利齿的凶猛动物。看到有人来则会紧张地跳跃狂叫,有的就特别活跃和敏感,这些都是未来的领头犬候选者。到每年秋季开始接受训练,长跑是最主要的项目,1岁左右就能看出谁可以当领头犬。

  这些全都是出生在这里,皮尔斯解释说每窝新生犬在4到6只左右,她控制着整个犬群出生的总数。虽然每年都有人来想购买幼犬,但是她从来不为心动。因为她把每只幼犬都看做自己的孩子,谁会把孩子卖了呢?皮尔斯表示,她不想自己的犬以后跟着别人四处颠簸,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照顾犬,有的是出于一时兴趣,过几天看对付不了就要把它们抛弃。在她的犬群中就有几只是别人送来的,有些犬主甚至是从几百公里外开车把养不了犬送来,就是因为相信她会好好照顾犬。

  在距离她住所几十米外的一片空地上,就是雪橇犬的营地。每只犬有一个塑料圆筒或者木制的小窝,毫无防寒装置。每只狗都拴着铁链,可以在一个圆圈范围内活动,地面上还散落着一块块结冰的肉块。甚至其中四周都是狂跳的雪撬犬,虽然明知它们不会挣脱锁链�过来,但被这样的一群凶猛动物包围着还是有一种恐惧。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些噪杂的狗叫中还掺杂着狼独特的狼嚎声,皮尔斯的解释是那些是比较纯种的哈士奇。至于怎样区别哈士奇和狼,她则表示很难,狼的眼睛是黄色的,而哈士奇的眼睛是多种颜色。有灰色、褐色、黄色和蓝色等,由于都是奔跑型猛兽,在野地里他们和狼看上去一样。她的犬群中曾经有一只半狼血统的犬,不过早已去世了。

  加拿大早期的皮毛商人Alexander Henry 在1801年8月10日的记载中写道:我的一个手下在一个洞穴里发现六只小狼,他把它们都带回来,说准备训练一下做雪撬犬。

  另一个皮毛商H.M. Robinson他写道:这些雪撬犬都是印第安种(阿拉斯加),体型很大,有着像狼一样有型的肌肉,竖起耳朵,厚且直密的毛,通常是白色。大多数外观上都非常像狼,可以感受到它们的血液中流淌的是狼血,其中一个经常见到的雪撬犬,据说几乎就是纯粹的狼。

  营区狼熊勿近

  皮尔斯告诉记者,哈士奇不怕冷却很怕热。雪撬犬有双层毛,外层比较硬主要是把雪挡在外面,内层比较柔软和防水的毛可以隔热保温。犬的尾巴主要是在睡觉时身体蜷起来的时候,可以盖住脚和鼻子,以防止被冻坏。它们腿部也有独特的血液循环系统以防止冻伤。春天的时候它们会蜕去贴身的细毛,以迎接夏季的来临。摄氏20度对他们来说已经算炎热了,这是它们会安静地躲在树阴下。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雪橇犬消耗并不大,每只成年犬每天只吃晚餐,食量是1.5磅牛肉或者鸡肉,除此之外只喝水就行了。皮尔斯有固定的供肉商,每30磅一大块的牛肉只要10加元。她表示,雪撬犬不用吃那些昂贵的宠物狗粮,它们需要高热量的肉。而一般家养的狗不会喂肉,只能吃一些比较素的狗粮,吃肉的话需要每天需要花很长时间去遛狗,和人一样,狗胖了身体也不好。

  皮尔斯家位于北部林区,林中出没着多种野生动物,其中郊狼、鹿和熊是常见的大型动物,松树、浣熊和小兔子就不说了。这100多只雪橇犬对于任何动物都是一种威慑,郊狼和熊几乎不敢靠近这一区域,但鹿就不怕。皮尔斯表示,鹿知道这些狗都拴着链子,因此敢于从它们身边走过,甚至在附近安静地喝水,她就见到过一只鹿在狗群的10英尺外悠然自得,而雪撬犬们却真的是鸡飞狗跳。

  记者调侃皮尔斯如果她带着100多只哈士奇外出散步,那一定帅呆了。她回答说,这些雪橇犬根本不会散步,只要撒出去就是一熘小跑。长期的训练使它们小跑就是散步,雪撬犬需要习惯以跑步的姿态匀速行进,连续跑上6个多小时不成问题。领导这样一群狗,皮尔斯觉得和领导一个公司一样。她熟悉每一只犬,给它们命名也是按照字母顺数分辈分,比如C开头的一辈她就会用不同的巧克力牌子来命名,对于她来说也很好记。字母顺序使她也很容易分辨谁的岁数更大一些。

  每只狗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个性,因此分组也要照顾到这些。有的狗绝对不和同性分在一组,只能跟异性工作,有的则只喜欢和同性在一起。有的两只狗属于死对头,绝对不能在一起。有的则非常好脾气,和谁一组都能好好工作。这些特点皮尔斯都要熟记在心,每天派出很多小队,这些组合禁忌她都要考虑到。

图片

  雪橇车的�车就是中间的银色金属棒。

  狗拉雪橇的历史

  狗拉雪橇在历史上是极寒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曾经是加拿大北部地区邮政和货物运输的主力,尤其是在阿拉斯加淘金时代最为鼎盛。直到电动雪橇车普及后,狗拉雪橇才逐步成为休闲娱乐项目,但在极地地区居民狩猎时还是较为信赖的交通运输方式。

  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3.5万年到3万年前,蒙古就有了雪橇犬帮助人类打猎。2.5万年前人类和雪橇犬开始进入北极圈活动,真正拉雪橇是从3000年前开始的,帮助人类的渔猎活动。在加拿大、拉普兰、格陵兰岛、西伯利亚、楚科奇、挪威、芬兰和阿拉斯加等地区都有狗拉雪橇的应用。

  北美大陆的土着在欧洲探险家到来之前就有使用狗拉雪橇的纪录,随着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兴起,狗拉雪橇成了当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很多金矿在冬季仅能靠狗拉雪橇才能抵达,他们所有的物资都要靠狗拉雪橇在冰河上运输。以至于后来人类在1900年代初期开始探索北极地区时,那个阶段被称为雪橇狗时代。

  在1800年代末期到1900年代初期,阿拉斯加地区的邮递都是靠狗拉雪橇完成的,选用的是Malamutes种狗,一般是8到10只狗为一组,向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抵达的地区递送邮件。每队需要牵引500到700磅重的邮件,行驶230到320公里,所有邮件都装在防水的袋子里。自1901年起,沿着整个育空河就形成了狗拉雪橇邮政运输线路,航空邮递在1920年代到30年代开始在阿拉斯加地区兴起,1924年首架邮政班机由Carl Ben Eielson驾驶开辟了阿拉斯加航线,狗拉雪橇的邮政服务一直到1963年才完全结束。

  二战期间,阿拉斯加西部地区的军事巡逻运输任务,也主要靠狗拉雪橇完成。

  1940到50年代,阿拉斯加的公路网开始完善,卡车逐步成为运输的主要工具。

  1950到60年代,雪地摩托的出现,开始并逐步成为民间交通的主要工具。

  狗拉雪橇也逐步成为娱乐项目,以往主要是拉货为主重型犬开始有了以速度为主的要求,瘦身成了首要目标。美国人开始引进俄国西伯利亚哈士奇,来突出其速度和耐力的特点,历史在这里又开始回转,以前俄国人觉得是缺点,现在美国人觉得是优点。

  狗拉雪橇在历史上还曾经拯救过阿拉斯加的一个小村,1925年阿拉斯加的Nome发生白喉传染病,当地缺乏足够的药品,最近的药品补给城市Nenana也有1100公里之遥。狗拉雪橇成了唯一的救急方式,由20组狗拉雪橇组成了救援接力队,用了6天的时间抵达Nome解除了危机。

  欧美贸易的功臣

  作家Swanny所着的《西北地区皮毛贸易中的狗拉雪橇》中曾经收录了不少当年商人的日志,真实地描述了当年购来雪橇在贸易中的作用。

  当时西北公司皮毛交易商 Daniel Harmon在1801年12月21日的纪录中写道:每人驾驶一辆由两只狗拉的雪橇,上面装了150磅的皮毛。

  在1812年12月13日,他详细描述了雪橇狗的能力。“每对雪橇狗拉载的货物从200到250磅,如果加上驾驭者自重整个负载约300磅。”他也见过两只狗拉500磅,用5个小时跑了二十英里。如果是短距离的运输,两个雪橇狗要拉将近一千磅的重量。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4只狗的雪橇队越来越普遍。 H.M.罗宾逊指出,4狗雪橇一路小跑拉300磅很轻松。通常短距离运输约680磅的酒和面粉是常见的事情。

  雪橇犬需要在密林小道中穿行,因此传统上它们的队形很密集。狗身上套有特制的绳索,像现在的跳伞安全装置一样。传统上为了不磨伤狗的皮肤,使用驼鹿皮和鞣制水牛皮等材料。

  早期驾驭者很少站在雪橇上让狗拉着跑,而是穿着雪鞋在后面跟着走,用绳子控制车的方向,用命令指挥雪撬犬。遇到积雪太厚狗也无法跑起来的地方,驾驭者用自己具有宽大地盘的雪鞋在前面开路,有时甚至需要全程开路。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