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App 已上线
点我下载

我在美国用中文和外国朋友谈笑风生 非常涨姿势

Tue Dec 06 2016 13:07:55 GMT-0800 (Pacific Standard Time)

cover

  图片

  在我的留学生活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往往是美国本土学生,从外表看上去是一个纯粹的美国人。但这些人往往又有一个特质,就是他们喜欢中国,他们喜欢汉语。中国,也成为定义他们这些个体的一个重要元素。他们的出现,让我的生活有了更多欢乐和惊喜。今天这篇文章,来聊聊和他们的一些小故事,以及那个和他们友谊开始的地方。

  图片

  汉语天才 大胃

  我印象很清楚,那天是一个由中国文化社团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的活动,吸引了很多中外友人。当时我和一个朋友正在拿吃的,看到一个外国人,我就随口小声地问了一下我的中国朋友,“来这的美国人应该都是对汉语有点兴趣的,你说这里的美国人能听得懂我们说话么?” 然后就看到那个外国哥们一直盯着我笑。我特别惊讶地问他“你听的懂我们在说什么?”他用标准普通话说“当然能”。

  图片

  那一瞬间我被这标准的普通话震惊到了,之前也听过外国人说中文,但一听还是能明显地听出来是外国人在说中文,而这一次毫无防备地听到了相当标准的普通话。他说他叫“大胃”,他还指指自己的肚子,专门把自己的名字写下来,说这是“胃口”的“胃”,因为自己太喜欢吃了。

  第一次遇到能用汉语和我无障碍沟通的歪果仁,心里非常激动。我们聊了很多,然后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约好下次有机会一起吃饭。

  再次见他的时候是在这个社团的Chinese table,我一般叫它“汉语角”,美国人叫它“中文桌子”。所谓Chinese table,就是每周五下午,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们聚在这里,被分成初中高三个等级,然后会有母语是汉语的中国留学生当志愿者来带领讨论一些话题。比如下图这样的。

  图片

  图片

  Chinese table本该是中国志愿者来带着他们讨论话题,因为大胃的中文太好,他经常把角色切换成志愿者然后开始教剩下的美国人。还记得有一次大胃在黑板上写了繁体“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下图),然后非要跟我比谁能读的更快。

  通常大家讨论的话题都非常正经,但黑板上的话题结束之后往往就是更加随意一些的自由发挥。我当志愿者的时候,我一般会问问他们想聊些什么。有时候他们会问到闺蜜,高富帅是什么意思,基友是什么意思。甚至还有一次有个外国人问我“然并卵”是什么意思...

  正常的meeting时间结束之后偶尔也会闲扯一些开玩笑的话。有一天大胃说,“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如果拍电影你会拍什么,为了想调侃一下他们,我(大胃)就说,‘是不是拍爱情动作片’” 。然后剩下的外国人就懵了一直问爱情动作片是什么意思。大胃说:“我和他们说是“色情的”,他们听不懂,说“黄色的”,他们还是不懂,说“宅男看的”,他们还是不懂。。”

  最后大胃说“看来是我太屌丝了.....。”

  图片

这繁体字就算让中国留学生写又能有几个写得出来.....

  我听着他吐槽这群老外的中文,一边爆笑一遍感慨大胃的中文已经牛逼到了一种程度,连“宅男”“屌丝”这种词都已经会了。

  图片

  语言天赋

  大胃在我生活中的出现让我对语言天赋这种东西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我遇到过很多的外国人学汉语学地非常痛苦,虽然最终也能背出来很多成语和古诗,但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终究是折磨多于快乐。

  有些美国人学汉语已经断断续续学了五六年了,汉语水平也不过停留在我必须说的很慢才能听懂的程度。大胃不仅精通英德汉三语,还能用粤语回答我用普通话问的问题,能故意模仿港台腔,能时不时飚出几句我都没听过的成语和文言文,也能用中文讲笑话把我笑死。

  对于像大胃这种人来说,汉语完全是爱好,是激情。从他开始学到今天也不过两年半多点,我真的佩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能达到这种水准。

  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我记得他用汉语告诉我“学汉语最重要的不是课上,是课下”(说实话他能用汉语说这句话就让我已经有些惊讶了)。他说“你看学汉语多容易啊,世界到处都是中国人,你随处都能拉住一个陪你练练汉语”,”而且汉语也是泡妹神器啊”(对,是原话,他当时用的确实是“泡妹神器”四个字。)

  图片

  和大胃认识这么久了,我们也成了关系特别好的朋友。我会听他聊他的创业项目,听他跟我吧啦吧啦讲一堆计算机编程的术语,跟我分析哪个那些受欢迎的App哪些写的好,哪个App的算法特别慢。

  他自己两年前已经毕业,一边在为学校的Physics Department打工一边自己写程序准备创业,我问他打算写什么程序,他开玩笑说要写一个能让人更方便地画微信表情包的画图软件。

  后来他和一个来我们学校交换的中国女生在一起,前段时间他去欧洲开会然后还专程到中国看了他的女朋友,沉浸在幸福中。

  图片

  有时候我甚至忘了他是外国人,因为当语言这仅剩的障碍也不再存在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友谊很容易让我忘了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那种聊天时而随心所欲,时而走心诚恳,让我为曾经认识了他这么一位好哥们而感到荣幸。

  英俊小哥 Tyler

  那是一个临近中秋节的晚上,同样是这个社团,在办了一次中秋文化活动,借中秋节的机会向美国大学校园推广中国文化。各种各样的小游戏,比如写毛笔字,用筷子比赛夹M&M豆,剪纸.麻将等等。最主要的还有很多美味的免费中餐和精致的中国元素纪念品作为奖品。

  图片

  图片

  那天活动进行到中途,突然听到熟悉的钢琴声,听着旋律我不由自主地哼起来了王力宏的那首“一闪一闪亮晶晶,留下岁月的痕迹”“我依然爱你”。顺着声音,看到弹琴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帅气的外国哥们。

  虽然之前已经听过外国人用吉他伴奏流利弹唱<<我的歌声里>>,但这是第一次听到钢琴弹唱。他告诉我他最喜欢的明星是王力宏和林俊杰,然后还要我推荐林俊杰的歌给他听。我当时想到了两首告诉他,结果他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在钢琴上用中文弹唱了。

  图片

  有一次他因为有些事情暂住我家几天,闲聊之余他给我看了他的一款App,叫做Hello Talk。Tyler非常想要每天都有机会练习中文,所以他特别喜欢这款语言交流学习软件。不过,我突然发现里面有无数人在和他打招呼,我翻得手酸都没翻到底。他在里面随便发一条状态都有无数评论,一共就发了几条就已经1300+粉丝,他才注册没多久就有999+陌生人打招呼的消息。

  为保护隐私,主页君决定把头像都码上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每次我和他参加什么活动,我把合照发了朋友圈之后地下都会有一片一片的评论“好帅好帅”。然后往后一读,发现他们说的都不是我。

  图片

  前两天他来我们家玩,我们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中国和美国不同的食物。我跟他吹牛闲聊说“你们美国人吃的跟我们中国人吃的真的不是一个水平,就是因为美国人做饭太懒了,各种原料放在一起,加上一层浓浓Cheese然后往烤箱里一放,熟了拿出来就算一顿饭”。我说在中国要从早去买菜,花一上午的时间准备,才能做出来一顿非常丰盛的午餐。

  图片

  然后我一时兴起,说干脆我直接给你做一顿吧。结果他激动地不行。然后买了原料之后我在洗菜切菜准备他就不断地说“So excited, So excited!”,做好了一道菜之后他对着拍了好久的照片然后发Snapchat发朋友圈。

  最后一共做了三道菜,吃的干干净净,他还不断地特别认真跟我说如果他排一个从小到大吃过最幸福的饭排行榜,这一顿至少前三。我一直跟他说其实我这厨艺在国内打下手都不一定有人要我,但他还是一直说太好吃了。我体验到一种难得的成就感。

  图片

  对于中文学习,他虽然没有大胃那么有天赋,却也是极其勤奋。他还没毕业的时候会每周和Chinese tutor聊天。他每周会找一个Hello Talk上面的Language Partner语言伙伴打一个长达一个小时的电话来练中文。他每次都要纠结到底是找谁,因为他的好友列表里想陪他练中文的实在是太多了。他给我看了看好友列表,虽然这软件说自己是个纯学习交流软件连头像都不给看大图,但我发现好多妹子长得都很美。我补托福的时候假如想要找个外教练口语还要花钱,Tyler想练中文那么多人抢着陪。

  唉这个看脸的世界?=..=。

  图片

  言归正传,总之和Tyler的接触和交流总会让人非常舒服。从来不用担心对方不够友好,从来不用担心没有话题可讲而太过尴尬。因为中国,我们有了更多曾经不会有的交集。

  他去过中国多次,也喜欢关于中国的种种。他喜欢那些汉语流行歌,我就不断地把自己觉得好听的推给他。我们聊得话题太广以至于我大多已经记不清楚。

  总之,能有一个既能一起聊天扯淡,又能谈一整晚人生追求,理想抱负的美国朋友我也是很欣慰。

  图片

  前半部分的压轴图

  主页君和两位朋友的合影

  感谢文化社社长正巧给我们仨拍了一张合照

  那个地方

  最后我该说的,也许就是让我遇到这两位好朋友的一片福地:CLACC(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lub) 中国语言文化社。

  图片

  当初让我意外的是,中国文化社的社长不是中国留学生,而是一位ABC,华裔美国人。 我很感动她能够对传统的中国文化有这么大的热情。在中国留学生不断被西方文化吸引,融合以致开始有些对自己的文化失去兴趣的时候,作为ABC,一个严格意义上来说的美国人,还能对推广中国文化有这么多的坚持。

  图片

  图片

  这个团队中有中国留学生,有华裔美国人,也有纯粹的美国白人。他们加入社团的动机也许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通的元素让他们聚集在这里 “China”。

  图片

  相比更偏重服务华人学生群体自身,绝大多数由华人学生构成的学生会CSSA或CUSA,文化社更加像一个联系中美的平台。在这里,中国人可以找到那些喜欢中国的美国人,美国人也可以找到愿意和他们聊聊中国的中国人。

  图片

每周五下午的Chinese Table活动

  他们组织的活动,不仅有我之前提到过的传统文化节,Chinese Table和中秋晚会,还有庆祝春节的文化活动,“中国”主题校友社交晚餐,以及近两年推出的Dumpling Festival (饺子节) 和万圣节中国版鬼屋。

  图片

  Dumpling festival 饺子节 会为参与者提供包饺子所需的各种原料:现成的饺子皮,饺子馅。志愿者会教参与者如何包饺子。在参与者包好饺子之后会有志愿者帮忙把饺子煮熟再送回给包饺子的参与者享用。美国学生和其他国际学生们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上次我去的时候整个活动场地都已经坐满,志愿者们动用了全楼层的厨房还是忙的停不下来。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熟悉彼此,以中国美食为媒,搭建中国与世界的友谊桥梁。

  (听社长说今年的年度包饺子活动就在12月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带上朋友一起,快要冬至的时候怎么能不吃饺子。活动免费,报名志愿者还有额外的丰盛美味中餐提供)

  图片

  万圣节的时候,文化社首创中国式鬼屋,花费了整个下午做布置和化妆,硬是把学校一层楼的6个教室变成了各种主题的鬼屋。诡异新娘,杀人掌柜,黑白无常,聊斋志异.....融入中国文化作为线索,不仅吸引了很多国内国外朋友来体验,而且还被学校报纸争相报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社团邀请学校亚洲文化研究系教授来给大家用英文讲中国鬼故事

  图片

  所有志愿者活动后的留影

  这个地方让我非常容易地认识了太多关系非常好,直到现在还依旧保持着联系的外国朋友们。中国这个元素让我们彼此有更多的谈资和愉快的相处。作为美国大学中的“外来者”,通过教其他国家学生中文,和他们用中文聊天,用中文和他们聊一聊自己的国家哪里好玩,什么好吃,我们自身也会少一些客居异乡的孤独感。

  以下三张图来自文化社的活动:

  Chinese Cooking Night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学校的这一年多来这个社团带给我了很多温暖和感动。上次有中文专业的美国校友回学校拜访的时候,虽然我不是社团内部成员,社长还是特地留下我和他们一起去吃中餐。校友学长不仅全程和我们聊他在从美国到中国打拼的各种故事和经验,还在最后一个人偷偷地买了单。嗯,不愧是在中国摸爬滚打好多年的学长。

  图片

与学长校友的晚餐

  这位美国学长曾经是中国文化社的社长,对中国文化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他在中国文化社最困难的时候接手,一步一步让社团重新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和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后来毕业之后,他创立了一个专门支持美国大学生学习中文的奖学金项目,来鼓励更多人学习中文。

  图片

  就像现任社长一样,他们都不是中国人,却在一直为在美国大学宣扬中国文化做着自己的一份努力。我欣赏他们的努力,我也希望他们的活动能被更多人所了解,如果能通过我的宣传为这个连接中美文化的平台做一份贡献,我也觉得无比荣幸。

  图片

  之前会有些学弟学妹问我该如何结交外国朋友。虽然我个人也不觉得我擅长交际,但我真的有一条也许还不错的建议给大家。

  在美国大学,注定有些人是对中国人友好的热情的,有些是不冷不热甚至带着歧视的。关于社交,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找到那些愿意与我们交流交往的外国人。而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找到正确的平台。一个好的平台就像一个筛子,会帮我们筛除掉与我们不适合的,只剩下值得我们去花时间的相处的。在中国文化社这样的社团,能参与进来的一定都是对中国有兴趣的,喜欢和中国人交流交往的。这样,与外国朋友的社交就会轻松顺利很多很多,也会更加容易找到走心的朋友。

  中国文化社里,外国人与汉语经常能碰撞出一些美妙的火花,让人笑的不行。比如有一次练毛笔字,你看看他们写了啥.......

  图片

  和中国文化社一年来的交集,让我认识了很多很多勤奋学习中文的美国朋友。听他们用中文唱歌,聊天,讲段子,背古诗,背文言文....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外国人喜欢中文,或是在学习中文,偶尔也是会有一点小小的自豪。

  在社团中遇到的每一个外国朋友都截然不同又都友好大方,他们用他们最熟悉的那句汉语“你好” 让中国学生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切,他们喜欢听你讲你在中国的故乡,聊中国的美食,期待和你成为朋友。



分享到微信: 分享
【郑重声明】温哥华天空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谢谢!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