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大温店铺
    • 店铺
    • 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健康

    /
  • cover

    Costco保健品别乱吃!加国女肝脏被吃坏

    要说平时大家在加拿大带回国最多的东西,除了枫糖花旗参,可能也是保健品了。 不仅仅是本地人,就连出来旅游的游客、放假回家的留学生,不带点保健品回去都会显的不诚心。与此同时,似乎全世界的都认为,保健品是个好东西。 大家都想着多吃多补,于是乎就一通狂吃,结果可能是…不仅没起到保健美容功效,反而把身体吃出了大问题…   下面这名女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因为服用了过量的维生素,Annie Gilberthrope的肝脏受到损伤,不得不进行肝移植手术! Annie女士是一位单身妈妈,不仅要照顾孩子,工作也很繁忙,为了抗压和保持身体健康,她常常会服用维生素,包括山葵、维生素C和紫锥菊、葡萄籽、圣约翰麦芽汁和鱼油。   一开始,她感觉自己好像感染了胃肠炎,但那时她没有去看医生,而是增加了一种保健品,瓜拉那(Guarana,有提神作用)。 然而…情况似乎并没有转好,不仅如此,她突然发现自己的眼球竟然变成黄色了! 这个时候,她来不及多想了,于是赶紧去医院就诊。医生看到她这个样子也吓了一跳,让她立即验血,而验血的结果是,肝功能受损!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不到一周时间,Annie被告知可能需要肝移植。幸运的是,Annie等到了肝供体,并接受了手术。但如果没有合适的捐赠者,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手术过后,医生严肃的警告她说,大量的补充剂和病毒会对肝脏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 Annie表示,她一直把维生素带在身边,她从来没有想到维生素竟会带来伤害。 除了Guarana,绿叶精华素也被许多商家推崇,为具有强身健体、减肥降脂的奇效,含有绿茶精华素的产品在华人社区十分畅销。 但加拿大卫生部近日升级了对绿茶精华素产品的安全警报,不仅在加拿大已经有人因为吃了这类产品导致肝功能受损,而且世界各地已有60多起类似案例,甚至已有人因此身亡。 绿茶中含有一种叫做儿茶素(Catechins)的物质,属于抗氧化剂的一种,而绿茶精华素中的儿茶素含量比绿茶中的含量高得多。 美国胃肠病专家Dr. Herbert Bonkovsk表示,尽管喝绿茶有益健康,但过量服用绿茶精华素就相当危险,甚至会致命。 2010年时,新斯科舍省Mulgrave一名55岁女子,Joyce Boudreau-Hearn因为肝衰竭而身亡。她的女儿表示,之前母亲身体一直很好,但前阵子吃了绿茶精华素减肥药之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由于在包括加拿大在内的世界各地,都出现因为服用了含绿叶精华素的产品,而出现肝功能受损的案例,卫生部认为服用绿叶精华素,与引发罕见的肝损伤病症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联系。 因此卫生部提醒人们提高警惕,建议患有肝脏疾病的人在服用含绿叶精华素的产品之前,一定要询问医生。一旦出现例如皮肤或眼白变黄(黄疸)、胃疼、尿液黄赤、冒汗、反胃、异常疲惫或没有食欲等症状,应该立即看医生。 所以啊,前人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虽然说吃保健品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药三分毒!千万不能过量服用!大家千万不要以身试险!要多加注意哦!
    time 2星期前
  • cover

    加拿大华人被蜱虫叮连夜赴急诊,账单惊人!

    近日,加拿大多伦多一个华人家庭在即将开启美国之旅的前夜,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蜱虫危机”。家中老人身上一个看似普通的“瘊子”,竟是一只吸饱血的蜱虫。这险些让全家人的旅行计划泡汤,也揭示了社区周边潜藏的健康风险和可能面临的高昂医疗费用。   图源:小红书@一棵毛豆   小红书网友@一棵毛豆发贴,6月24号晚上,她的母亲让她帮忙处理一个新长出来的“瘊子”。然而,贴主检查后却头皮发麻:在母亲的后背肩膀上,一个灰黑色、硬鼓鼓的东西牢牢地嵌在皮肤里。   “我越看越不对劲,赶紧叫我老公来看,他一看就说是蜱虫!”贴主回忆道,当时全家人都慌了神,因为他们第二天一早8:30就要赶飞机去美国,这是全家人第一次亲眼见到这种生物。   好在贴主的先生还挺镇定,找了镊子然后根据加拿大政府官网关于啤虫的处理方式,将它拔了出来,并确定了口器是出来的。   贴主还特别叮嘱丈夫把虫子保留着,如果有任何症状,需要检验有没有莱姆病。   图源:canada.ca   惊魂未定,又曝出更危险的!   更让贴主感到后怕的是,在追问下,她的母亲回忆起一周前,肚子上也长过一个类似的东西,当时也以为是瘊子,已经被她的父亲用最传统的“丝线缠勒”方式给处理掉了!   贴主说:“我听完脑仁都疼了。”就在此时,她的母亲又表示,自己右侧胸腔在呼吸时会感到疼痛。这让一家人立刻联想到,胸痛会不会与一周前那只被错误处理的蜱虫有关?   深夜急诊:$1150账单和跟时间的赛跑   考虑到母亲没有加拿大健康卡,并且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境,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都可能带来大麻烦。于是当机立断,立刻驱车前往北约克综合医院(NYGH)挂急诊。   贴主提醒,作为没有健康卡的访客,去急诊一定要带好护照。抵达急诊后,流程如下:   初步登记: 询问来诊原因,确认有无健康卡。 伤情分类(Triage): 护士会详细询问病情,评估紧急程度。 正式登记并付款: 记录详细的病人信息,并当场支付急诊基本费用。贴主的母亲支付的基础费用高达$1150加元。   图源:小红书@一棵毛豆   贴主晒出急诊室的账单,并对金额表示”震惊“!好在有保险,这笔费用已经报给保险公司。   当晚在急诊室的经历也还算顺利。她回忆说:“急诊的护士非常友善,了解到我们要赶飞机后,还特意提醒我们进入‘绿区’(Green Room)后要主动告知那里的护士。”   从晚上9:30抵达,到夜里12:30见到医生,整个过程比想象中要快。医生在查看了他们带来的蜱虫样本后,初步判断并非携带莱姆病菌的高危种类,并为保险起见开了抗生素。   不过,贴主母亲的胸痛症状和一周前的“瘊子”事件,医生表示必须进行血液检查和X光检查才能放心。在得知一家人要赶飞机后,医生立刻安排了加急检查。最终在凌晨1:30左右,所有检查结果出炉,显示一切正常,一家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带着抗生素离开了医院。   社区警报:蜱虫离我们并不远!   贴主最后想要通过这一经历提醒华人朋友:   不要掉以轻心: 母亲是在自家小区里跳广场舞时被咬的,说明蜱虫早已不局限于森林野外,华人聚居的社区草坪、树下都有可能成为高危区。   保留“凶手”证据: 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拔出后千万不要扔掉虫子。应将其保存在密封容器里,一旦身体出现不适,这只虫子是医生判断和化验病毒(如莱姆病)的关键证据。   访客保险至关重要: 此次急诊仅基础费就高达$1150,后续X光、验血和药费账单可能还会寄来。提醒所有父母、亲友来探亲的家庭,一定要购买旅游保险,否则一张急诊账单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这个贴子引来近200位网友留言,许多网友感谢贴主的分享,也有人给出自己的建议:   ”加拿大的蜱虫到处都是,草丛,花丛,树上,叶上。我的一个朋友家的狗狗在她家后院拉完尿回家后发现身上有20多个蜱虫。因为全球变暖,蜱虫的数量每年都在翻倍增长。千万不要走在或者坐在草地上,要走人行道。“   ”夏天都不敢去郊外了,太可怕了,我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钓鱼时候带回来的,好几只,还好都不是坏的蜱虫。“   ”只要在有植被的室外活动一定要喷驱虫水,难闻归难闻,比被蜱虫咬强。“   ”大家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去医院验下蜱虫。我女儿一岁多被咬了,奶奶发现的,说孩子头皮长东西了,那时虫子还不大,没开始吸血,发现是蜱虫,直接去了个walk in,摘下来后把虫子送去检测,给宝宝化验。还好最后没事,超级后怕。我们现在户外回来都互相检查有没有被叮咬,养成这个习惯。“   蜱虫和莱姆病   根据政府官网的信息,莱姆病是由被感染的黑腿蜱(通常称为鹿蜱)咬伤而传播的。   在加拿大,有多位明星曾被莱姆病折磨。著名歌手艾薇儿(Avril Ramona Lavigne)曾在高峰期突然罹患莱姆病,导致演唱事业中断5年。她亲口表示,“2013年12月我患上了莱姆病,我当时觉得自己不能呼吸,5个月卧床不起,一度觉得自己快要死了,不能吃饭,甚至一周没办法淋浴,生活陷入崩溃。”在最严重的两年时间内,她每天都在挣扎。     流量巨星比伯(Justin Bieber)是在2020年患上莱姆病的。当时他被人发现面如土色,很多歌迷怀疑他磕了药,不过其实是患上了莱姆病和严重的慢性单核细胞病。疾病严重影响了比伯的皮肤状态、大脑功能、精力和整个身体健康。   图源:Instagram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温,黑腿蜱的数量正在增长并扩展到新的地区。这意味着整个加拿大感染莱姆病的风险正在上升。阴暗、潮湿的栖息地,如高大的草丛、灌木丛、树林或森林地区,是蜱虫的首选。   图源:ottawapublichealth.ca   症状   通常在被感染的蜱虫叮咬后的三天至一个月内出现。如果你出现症状,请去看医生。症状可能包括:   圆形红疹(有时称为“牛眼”皮疹),在蜱虫叮咬区周围缓慢扩大。但是,并不总是出现皮疹。 发烧或发冷 肌肉和关节疼痛 疲劳 头痛 淋巴结肿大   当您去户外场所时,请遵守下述贴士:   预防   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 将上衣下摆塞进裤子,并将裤腿塞进袜子里。 穿不露脚趾的鞋子。 使用含避蚊胺(DEET)或羟哌酯(Icaridin)的驱虫喷雾(务必遵守标签上的使用说明)。 您还可以穿着经扑灭司林(permethrin)处理过的衣服,现在在加拿大已可买到 (务必遵守标签上的使用说明)。   检查   从户外回来后,尽快淋浴或泡澡。 对您自己、您的小孩、宠物以及户外装备进行每日全面检查。 换下的衣物用烘干机高温烘干至少10分钟。   采取行动   立即使用干净的尖头镊子将附着的蜱虫拔除;缓慢将蜱虫直接拔除。尽量不要扭动或挤压蜱虫。 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的消毒液清洗被叮咬部位。 如果您要去见医疗服务人员,可将蜱虫放在密闭容器内,交给他们检查。 如果您在被蜱虫叮咬后感到不适或担忧,请联系您的医疗服务人员。  
    time 2星期前
  • cover

    30岁女子飞11小时回国突然去世!这事要小心!

      7月8日,话题 “女子坐11小时飞机后心跳骤停去世”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7月3日,李女士(化名)坐飞机从新西兰来到广州,谁知刚下地10分钟都没到,她就晕倒在机场里面,经过机场医生急救后,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据广中医一院白云医院ICU彭主任介绍, 这名患者坐了大约11小时的飞机,送到医院时出现了心室颤动,之后心跳停止,经过抢救后宣布死亡。 经过了解病发过程和既往病史医生推测, 肺栓塞就跟她在飞行途中坐着的时间太长有关。对此,医生特别提醒,不要以为肺栓塞离我们很远,久坐长时间不动都是高危因素。另外,肥胖、妊娠期妇女和吃了口服避孕药、肿瘤病人等身体处于高凝状态的人群也要特别注意。 此类事件曾不止一次发生。 长期久坐、顿顿外卖 130公斤男子突发肺栓塞差点丢了性命 33岁的创业者张先生, 体重超过130公斤 ,长期久坐剪辑视频,还顿顿外卖,殊不知,他早已被“沉默杀手”盯上……今年2月,张先生轰然倒在路边,呼吸急促、四肢瘫软,眼前阵阵发黑,被紧急送往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 张先生被送医院时,血压60/40mmHg,氧饱和度检测不到,血气分析显示氧合指数断崖式下跌至75mmHg(正常400-500mmHg),D-二聚体“爆表”,心电图异常波形频现——所有箭头直指肺栓塞! 经过医院全力抢救,张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成功脱离危险。 27岁小伙骑行摔伤腿部 两周后遭遇“猝死之王” 今年5月,27岁的小于在一次骑行时,不慎摔倒受伤,腿部划出一道不小的伤口。伤后他在家卧床休养了一周,接着回到办公室,久坐一周。 两周后,伤口结痂、疼痛缓解,小于准备重新开始骑行。可就在那几日, 他突然感到严重的胸闷气急,稍微活动下就加重,右侧肋下还隐隐作痛,伴随发热、乏力、咳嗽,于是立即前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就诊。 接诊医生根据病史判断病情并不简单,立即安排肺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小于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被血栓堵塞,确诊为肺动脉栓塞(PE)。医生紧急联系血管外科,专业团队迅速为小于实施肺动脉溶栓吸栓手术,并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血栓再次脱落。 术后,小于的呼吸明显改善,胸痛缓解。经过规范治疗,他很快顺利出院。 杭州网资料图 警惕! 沉默杀手“肺栓塞”专盯这几类人 这场突如其来的生死劫,揭开了肺栓塞这一致命疾病的狰狞面目……肺栓塞,被称为“藏在腿上的死神”, 超90%血栓源自下肢深静脉。 “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就会引发肺栓塞,一旦出现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心脏骤停,直接威胁生命。”韩芳主任提醒, “久坐、肥胖、长期卧床者最易中招!” 久坐不动:如长途飞行、长时间开车、久坐办公。 肥胖:体重超标增加下肢静脉压力,血流缓慢。 长期卧床:术后、瘫痪患者风险极高。 吸烟、饮酒: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风险。 疾病因素:如肿瘤、肾病综合征、心衰等。 药物影响:如口服避孕药、激素治疗等。 预防肺栓塞的“保命”法则 首先动起来。 久坐1小时,活动5分钟,做做踝泵运动(脚尖上下勾动); 长途旅行时,每隔2小时起身走动。 其次 控体重、戒烟酒。肥胖是血栓的“帮凶”,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是关键;吸烟损伤血管,应该主动戒掉它! 再次多喝水。 每天饮水1500-2000ml,避免血液黏稠。 最后是高危人群注意事项。术后患者、长期卧床者要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同时建议 穿弹力袜 、使用间歇性气压装置,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time 2星期前
  • cover

    樱桃采摘季!注意这些人吃多了会胃疼!

    现在又是樱桃季,很多人又拎桶摘果去! 尽管樱桃的受欢迎程度不如香蕉、苹果或草莓,但它仍然是北美最常购买的水果之一,数据显示。根据国际新鲜农产品协会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200种樱桃品种,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宾戈(Bing)、雷纳(Rainer)、黑樱桃(Black)、皇后安妮(Queen Anne)和蒙特莫伦西(Montmorency)等。 樱桃的独特魅力 “人们喜爱樱桃的甜酸口感、鲜艳的色泽和多汁的质地”,纽约大学营养学副教授、《最终饱足,最终苗条》一书的作者丽莎·杨(Lisa Young)博士表示,“它们不仅美味,而且非常清爽”。 樱桃的独特风味使其在多种甜点和咸味菜肴中都能大显身手,包括派、奶酪蛋糕、饼干、果仁糕和塔饼;同时,也常见于蘸料、果酱和果冻中。樱桃通常作为冰激凌、巧克力糖果、酸奶、果昔和“樱桃盛宴”(Cherries Jubilees)等甜点的配料。干樱桃也常被加入到混合坚果(trail mix)中,或者作为沙拉的点缀。新鲜的樱桃酱有时甚至用来调味和甜化牛排等红肉。 樱桃对健康有益 无论你如何享用樱桃,它们都能为你的健康带来诸多益处。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资料,樱桃富含钙、铁、镁、磷、锌、硫胺素、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E,并且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 丽莎·杨博士特别强调樱桃的膳食纤维含量——每杯约有3克,能帮助促进消化健康,并表示樱桃中含有的褪黑激素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樱桃还富含多酚和维生素C,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注册营养师、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发言人克里斯滕·史密斯(Kristen Smith)表示。她指出,这些营养素能够减少氧化应激、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同时保护心脏免受细胞损伤。因此,“在饮食中加入富含多酚的食品,如樱桃,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樱桃还富含叶酸,这是一种对孕妇和胎儿发育至关重要的B族维生素。叶酸也有助于蛋白质的代谢和红血球的生成。 樱桃的卡路里和营养成分 樱桃的另一个好处是它们被视为低卡食品,有助于健康体重管理,尤其是考虑到其高纤维含量能帮助增加饱腹感。 一杯完整的樱桃含有仅86卡路里,但它们含有较高的天然糖分——每杯接近18克糖分,“这在零食时会加起来”,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的注册营养师谢莉·雷尔(Shelley Rael)表示。她指出,虽然这些天然糖分在适量食用时不必担心,但她建议“尽量减少食用玛拉斯奇诺樱桃(罐装樱桃),因为它们含有较多的添加糖分”。 樱桃的潜在副作用 尽管樱桃有许多健康益处,但并不是所有关于樱桃的事情都值得称赞。杨博士表示,吃过多樱桃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如腹胀、腹泻、痉挛、胀气甚至呕吐,尤其是对那些胃部敏感的人群,例如患有肠易激综合症(IBS)的人。 这是因为樱桃含有天然的糖醇,例如山梨醇,这种成分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出现胃部问题。 杨博士还指出,有些人会对樱桃产生过敏反应,可能是直接的反应,也可能是与樱桃同属蔷薇科的花粉过敏的继发反应。 对于其他人来说,史密斯表示,“樱桃是一个美味的独立小吃,随时都可以吃——只要记住不要吃樱桃核!” 总体而言,樱桃不仅美味多样,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非常健康的水果。不过,适量食用更为重要,尤其是对那些有特殊胃肠敏感的人群。享用樱桃时,最好避开含糖较高的罐装版本,尽量选择新鲜或干燥的樱桃。
    time 2星期前
  • cover

    牙科保健100%报销? 病人需自费金额不小

    旨在为普通加拿大人提供免费牙医服务的加拿大牙医保健计划(CDCP)自推出以来,有参与该计划的牙科专业人士表示,由于计划的措施模糊且具有误导性,患者不得不承担部分费用,而且申请报销漫长且经常被无理拒绝。 温尼辟42岁的残疾女子罗曼纽克(Olesia Romaniuk)表示,当她得知可以享受该计划100%报销时,非常兴奋,立刻注册申请并获批,但当她前往几间牙科诊所时,每家诊所都告知她需要自己承担部分费用。 “全包项目”与各省指南不符 罗曼纽克说:“我需要支付每次洗牙费30至60元,这笔钱对于只有每年1.4万元残疾人补贴的我来说是一笔不小开销,因为付房租和各种帐单后,我每月只剩200元生活费。没办法,我只能放弃看牙医。”   安省牙科协会主席布朗(David Brown)表示,该计划于2024年11月开始对某些牙科治疗实施预批制度,做牙冠、牙桥和一些特殊治疗需要牙科诊所事先提交患者的病例获得批准,“这不仅增加了牙科诊所负担,许多提交的申请往往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能完成审核,而且有些还被退回,并非总能获得批准”。   布朗表示,更令人困惑是,政府列出的符合资格的治疗费用100%报销,却与各省不同的收费指南不符,导致患者不得不承担部分费用。 与政府签署合约负责CDCP保险报销的永明金融(Sun Life Financial)拒绝媒体的采访,表示有关该计划的问题应谘询联邦卫生部。 联邦卫生部发言人回应表示,当保险索赔被拒绝时,牙科保健提供商会得到明确的解释说明被拒绝理由,包括没有提交所需文件资料、不符计划中概述的临床标准、没有满足其他规则,以及可能超过了频率限制、服务项目不在保险覆盖范围等。 申索造牙冠 等半年后遭拒 卑诗省69岁的男子阿赫巴尔(Mark Achbar)也符合CDCP的资格,2024年11月牙科医生为他提交了一份牙冠报销申请,在等待批准期间安装了一个临时牙冠。几周后永明金融要求提供更多文件证明该治疗的必要性,并被告知需要等待8个星期,并且“每次提交新的信息请求后,报销时间都会重新开始”。至今年5月4日,距离牙科诊所首次提出申请已过去了6个月,永明金融最终拒绝其保险索赔。 根据加拿大牙科协会对该计划的一份调查,全国80%的牙医表示,他们在帮助患者申请保险报销时遇到问题,即使是牙医认为一些必要的治疗也未获批准。 而且由于等待审批时间太长,许多患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只有30%的牙医表示申请顺利获得批准,而高达92%的牙医表示由于审批时间的严重延误影响了患者继续就诊的意愿。    
    time 2星期前
  • cover
    1个月前

    不胜负荷!高貴林精神病院人满为患

    卑诗省目前唯一的精神病院不胜负荷,根据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审查委员会(B.C Review Board)的报告,该院无法容纳所有需要接受治疗的暴力精神病罪犯。当局建议,省府应建立第二间精神病院。 委员会表示,卑诗省现在只有一间位于高贵林的精神病院,服务范围涵盖省内560万人口;相对于安省,虽然其人口有1590万,但该省就设有11所精神病院。“卑诗省精神病院持续面临压力,因为新入院的罪犯超过出院人数。有限床位导致需求紧张,但有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就是兴建多一间精神病院。” 高贵林精神病院目前提供190张床位,专门治疗由法院或惩教机构转介的病人,相关人士都是因精神障碍而被判定不需负刑事责任或不适合接受审判。
  • cover
    1个月前

    “操作不当可致死”,“高潮针”真相调查

    “现在每天都有人预约打‘高潮针’,医院用于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的器械,目前都缺货了。”5月24日,上海一家民营医院私密整形中心的医生助理凌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想要注射需提前排队预约。从去年开始,咨询这一项目的人数明显增加。 最近,“高潮针”多次登上热搜。“高潮针”是个笼统的表述,实际上,是向女性阴道敏感点注射填充材料,使之轻微隆起,增强刺激效果,市面上的填充材料包括玻尿酸、胶原蛋白、PRP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了北京、上海多家私密整形专科医院、私立医美机构和美容会所,发现不少机构都在开展或变相提供“高潮针”服务,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然而,这种私密整形在医学界却备受争议。多位受访专家指出,目前关于“高潮针”的临床证据并不充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内分泌科主任高绿芬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她最担心的是,这类注射往往并非由专业医生操作,而是在一些非正规医疗机构由仅接受过简单培训的美容师直接上手。消费者往往不了解具体注射的是什么物质、由谁实施,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女性希望通过医疗手段改善性生活质量时,要注意医疗机构和治疗方案的正规化以及安全性。插画/adan一针收费上万元如今,注射“高潮针”在医美领域俨然形成一股热潮。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时,多家私立医美机构的医生都表示,前来了解或尝试注射“高潮针”的女性越来越多,年龄从二十多岁到五六十岁不等,大多希望提升性生活的和谐度和满意度。凌欣介绍,咨询和注射人群既有已婚、育有子女者,也有未婚未育者。有的人出于好奇,想弥补从未体验过阴道高潮的遗憾。所谓“高潮针”,其实是私密整形中的一种。李峰永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会阴整形与性别重塑科的主任医师,已有21年私密整形经验。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高潮针”并非新发明。早在十多年前,玻尿酸等填充材料获批用于人体组织时,国外就有人尝试向女性阴道内部注射,被称为“G 点注射”。如今无论叫“高潮针”,还是“G 点注射”,原理和操作都大同小异。所谓“G 点”,通常被认为是阴道前壁的一个敏感区域。凌欣所在的私密整形中心,早年就开展“G 点注射”业务。记者暗访发现,目前,市场上的“高潮针”注射的敏感区域不仅包括“G 点”,还有“A点”“U点”等。各类机构除了向阴道内注射,还会在阴蒂周围注射。机构大多不会直接宣传“高潮针”,而是以“G点填充”“G 点注射”名义面向消费者。“高潮针”并不便宜。上海一家高端私立医美机构的“私密品项价目表”显示,单次注射价格为2.98万元;上海另一家民营私密整形专科医院则报价:一款获批用于面部鼻唇沟部位注射的“童颜针”,向女性私处注射的价格为5800元/针。凌欣所在医院开展此类注射时,PRP注射是最昂贵的项目,一针1.28万元。PRP是从患者自身抽取血液,经离心分离后提取的血小板浓缩物。上海一家私立医美机构的咨询师向记者表示,建议“高潮针”每两个月注射一次,整个疗程注射三次,“效果会比较明显”。业内人士表示,通常“高潮针”一次注射量在两毫升左右。多名受访的公立医院医生表示,其所在医院目前并未开展“高潮针”业务。记者了解到,国内某地有公立医院曾尝试开展“高潮针”业务,但由于缺乏合规产品且价格高昂,最终没能推开。海外同类项目如“O-Shot”主要使用 PRP。据国外媒体报道,一次“O-Shot”在美国的平均费用为1200至2500美元。一些私立医美机构常以“高潮针”的噱头吸引顾客,之后,再顺势推荐所谓的“阴道紧致针”项目。不止一家私立医美机构向记者推荐,“高潮针”和“阴道紧致针”一起打体验感更好。李峰永表示,实际上,这两种注射使用的材料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注射的部位和剂量不同。所谓的“阴道紧致针”注射部位为阴道的左右壁。通常,注射“阴道紧致针”一次的剂量,是单次“高潮针”注射量的数倍,因而价格也更昂贵。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提供“高潮针”服务的机构还包括一些小型美容院或路边工作室,通常,这两类机构会将顾客转介到合作的大型私立医美机构。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实地走访了上海两家提供私密护理服务的美容院。这些机构设于闹市区办公楼的一间单元房内,空间较小、私密性强,采取预约制,每个时间段只接待一位顾客。上海徐汇区某美容院的一位疗愈师建议,注射胶原蛋白或干细胞类产品。该疗愈师表示,顾客可以先在美容院检查,以定位阴道G点、A点等敏感区,再结合个人及伴侣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整个疗程费用通常在数千至数万元不等。“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记者的咨询过程中,几乎没有机构承诺“注射即能百分百达成性高潮”,大多表述为“可起到辅助作用”“有效果”。刘阳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从事私密整形已逾二十年。十几年前,刘阳就开始在一些讲座上,讲授关于私密整形的课程。当时,她就注意到“G点注射”这一概念,并专门查阅了国外的文献。她清晰记得,当时已有研究直接将其视为“医疗欺诈”。她认为,注射技术本身并不复杂,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项目基于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明、缺乏科学验证。“至今没有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明‘G点注射’有效。”刘阳指出。刘阳分析,国内连小规模探索性研究都寥寥可数。这背后,或许正因为“高潮针”并非严谨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关于“G点注射”的基本原理,刘阳也有质疑。她指出,最早发现“G点”时,并没有人试图通过注射来“放大”它。但随着这一概念被商业化运作,行业宣传重点逐渐转向“让G点变大”,仿佛这种方式就能提升性快感。然而,向神经末梢密集区域注射填充物,是否会干扰神经传导?“G点”变大的同时,是否也意味着敏感度的下降?目前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高潮针”的效果更多依赖患者主观感受。李峰永表示,市面上宣传手段五花八门,事实上,“G点”本身是否真实存在,医学界仍有争议。据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ASPS)官网资料,“O—Shot”会将PRP注射到阴蒂和G点区域。ASPS是世界上最大的整形外科专业组织。其官网称,初步证据表明该法可增强部分女性的性高潮体验,但对从未达到过高潮者帮助有限。在美国,作为向阴道的填充注射,“O—Shot”“G点注射”并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关于PRP,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骨科医生赵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十多年前,PRP技术已在国内骨科和牙科应用,并被部分指南推荐用于骨科疾病和慢性创面修复,但其疗效存在争议。近年来,PRP注射开始被用于女性私密部位。记者查询文献了解到,在国外关于“PRP注射女性私密部位”的数十项研究中,直接评估对女性性高潮影响的是个位数,更多研究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辅助生殖有关。此外,从已有研究来看,“高潮针”所用的其他填充材料与女性性体验或性高潮间具体关系的研究也非常稀缺。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妇产科主任、妇儿生殖医学部主任段涛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医美机构会创造很多听起来很吸引人的名词——像“童颜针”“少女针”,“高潮针”也是这种套路下的产物。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高潮针”这一名字本身就在法律和伦理的灰色地带游走。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贝贝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对缺乏科学依据的性体验改善项目进行宣传,涉嫌虚假宣传,是对消费权益的损害。刘倩表示,根据5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新版《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如果某广告声称某产品能“保障女性高潮”,这种带有绝对保证性质的说法,就已涉嫌违法。“操作不当可导致死亡”暗访中,多家私立医美机构、民营私密整形专科医院的咨询师、医生向记者承诺,医生操作“高潮针”十分成熟,安全无风险。“阴道内注射是目前所有已知的私密整形项目中,死亡案例最多的。”李峰永表示,阴道内血管密布,若注射操作不当,填充物可能误入静脉系统,随血流进入肺部,导致肺栓塞。轻者尚可抢救,重者可能瞬间死亡。国内外已有多起因在阴道内注射玻尿酸、脂肪或胶原等材料而致命的报道。高绿芬补充道,如果注射材料如胶原蛋白、肉毒素、玻尿酸吸收不良或注射操作不当,还可能导致阴道局部肿胀、硬化等不良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虽然相比之下,使用自体血浆制成的PRP注射被认为更安全,但同样存在感染风险。用于制备PRP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用套装”属于国家第三类医疗器械,是监管最严格、风险最高的类别,对于使用的医疗机构也有限定。赵霖指出,许多私立机构并不具备制备血液制品的资质,自然也无权开展PRP的制备和注射。“为了压低成本,一些机构可能会采用不规范的生产方式或操作流程。”他说,PRP注射的最大风险在于感染,而这往往与制备时使用的医疗耗材质量有关,比如离心管。赵霖进一步解释,一些美容机构或小型美容院使用的离心管,只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医疗器械的标准。这类产品价格低廉,几十元就能买一大包,但灭菌不彻底,容易导致血液污染,增加感染风险。此外,这类低质量离心管在离心过程中可能因强度不足而破裂,或者因抗凝性能差导致血液提前凝固,影响PRP的制备效果。更严重的是,部分离心管的材料可能含有有毒成分,一旦混入血液并注射回体内,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可预测的伤害。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多家私立医美机构询问,是否有产品获批注射女性私处时,得到的大多是模棱两可,甚至虚假的回复,诸如“既然能向面部注射,就能向私处注射”“院内所有‘高潮针’注射材料都获药监局批复”等。刘倩表示,迄今,在医美领域,国内尚无任何产品,被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用于女性私密部位注射。医美行业中,超适应证使用十分常见,但并不代表这就合法合规。国内一家三甲医院整形外科医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女性私密注射领域监管明显不足。每次检查的重点多集中在公立医院,而真正高风险、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是那些“游击式”操作的机构。女性的性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多位受访专家指出,“高潮针”爆火,某种程度上是商家通过宣传让女性认为自己“不够好”“需要改造”。中国性学会私密整形与产业分会主委、深圳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孙中义表示,所谓“一针就能带来高潮”的说法并不科学。但他同时指出,部分女性确实存在因心理因素导致的高潮障碍,这正是“高潮针”受到部分人欢迎的原因之一。多位公立三甲医院妇产科及私密整形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却常被忽视。段涛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30%的女性会遇到性功能问题,如终身未体验过性高潮或性交时感到疼痛不适。相比之下,男性若出现勃起障碍,通常会及时就诊并告知伴侣;而女性因传统观念多选择隐忍,她们往往认为“有高潮固然好,没有也无所谓”,更难被发现。此外,在国内,真正需要普及的有关女性私密医学的知识,很难传递出去。多名受访专家表示,相关科普内容常因“敏感”被审稿系统或平台屏蔽:无论是学术文章,还是医生在社交平台的科普视频,都可能因关键词判定违规被封号或限流。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甚至有的正规的医学交流平台,也要求所有涉及生殖部位的名词不能出现在文章中。但女性的性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刘阳从临床上观察到,她接诊的患者中,不论年轻或五六十岁的女性,她们渴望的是真正地改善性生活质量。这种合理需求应受到尊重和鼓励。但目前,国内针对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系统性治疗方案仍然匮乏。段涛提到,在国外,女性性功能治疗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和流程,按小时计费且常需要伴侣共同参与,互动治疗。但在国内,这样的治疗可能触犯法律,这也制约了女性性功能障碍治疗的发展。
  • cover
    1个月前

    不卸妆22年?中国女变“关公” 脸部红肿硬如壳

    中国一名女子自称22年几乎不卸妆,最终脸部红肿如“关公”,皮肤“像硬壳一样”。(图取自微博) 中国一名女子自称从15岁起学会化妆后,长达22年几乎从未卸妆,但近日脸部突发红肿、痒痛难耐,她不仅没向专业医师求助,还加码打了一剂“水光针”导致症状加剧,皮肤如硬壳,脸红得有如“关公”,影片引发热议之际,网友也质疑真实性。 据中媒《都市频道》报导,中国吉林省37岁高姓女子自称15岁学会化妆后,长达22年几乎不曾卸妆,平常仅用清水冲洗,直到最近脸部出现整片红肿发紫、刺痒、发烫等严重过敏反应,她竟注射“水光针”想改善状况,结果脸部肤色加深、变紫发黑,皮肤变得僵硬,连自己都形容“像硬壳一样”。 她也透露,因为家境不好,年轻时只能用廉价粉底液化妆,2011年又赶上微整形风潮,开始尝试各式针剂疗程,导致皮肤状况每况愈下,如今脸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红疹,无法遮掩,“皱皱巴巴又像硬壳”,只能躲在家中不敢见人,连交朋友都成问题。 综合媒体报导,事件曝光后在网路上掀起热议,有网友质疑,“22年从没卸妆根本不可能”,还指出她眼周毫无红肿,看起来根本是为了搏流量刻意把脸涂红;也有人发现她脸上疑似有整形痕迹,直言“整形前总得卸妆吧,怎么可能溷过去”。此外,也有不少人怀疑她其实是医美针剂导致感染或者单纯严重过敏。 对此有医师提醒,化妆品中的油性成分与颜料若未卸除,会与皮脂、汗水溷合导致毛孔堵塞、红肿发炎,甚至诱发过敏,造成水泡或溃疡。再加上水光针若注射过量或卫生不良,恐引发感染或蜂窝性组织炎,甚至危及生命;高女长年累积的皮肤问题,康复可能得耗时多年。
  • cover
    1个月前

    女演员患重病成植物人,后爸照料3年康复

    在娱乐圈的璀璨星光背后,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年轻女演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以及一段超越血缘的深厚亲情。 1997 年出生的肖妍倪,怀揣着演员梦想,16 岁就踏入演艺圈。彼时,母亲的再婚让年少的她难以接受,叛逆的她从未叫过后爸一声 “爸爸”,毅然决然地选择独自闯荡,靠拍戏赚取生活费。后来,她凭借努力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离梦想更近一步。毕业后,她在演艺圈拼命打拼,常常从清晨 5 点忙碌到深夜 12 点,结束工作后还不忘去健身房保持形体,将自己的身体压榨到极限。 然而,命运的重击总是猝不及防。2021 年 9 月,事业正处上升期的肖妍倪突发心脏骤停。她回忆道,当时身体突然不适,随即陷入昏迷,等再次有意识时,已经过去了三个月,来到了 2022 年初。这场意外,如同一场噩梦,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心脏骤停引发缺血缺氧性脑病,苏醒后的肖妍倪左侧身体瘫痪,完全无法行动,成为了人们眼中的 “植物人”。但她不知道的是,在她昏迷的日子里,有两个人始终守在床边,不离不弃,那就是她的母亲和后爸。当她在病房中睁开双眼,看到后爸关切的面容时,心中满是意外。毕竟,自己突遭重病,未来可能成为家人的沉重负担,而后爸与她又没有血缘关系,她曾以为后爸会选择离开。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从那一刻起,后爸便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依靠。因为妈妈工作繁忙且身体欠佳,后爸承担起了照顾肖妍倪的重任,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康复的第一年,肖妍倪经历了许多 “第一次”,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饱含着后爸的悉心照料与鼓励。那些年少时的争吵与恨意,在这一刻逐渐消融,她的生命中,多了一位真正的父亲。 康复训练的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不仅有身体上的疼痛,更有心理上的折磨。从曾经在镜头前光鲜亮丽的演员,骤然变成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这种巨大的落差让肖妍倪的情绪极不稳定。她坦言,那段时间常常对着后爸发脾气,又哭又闹,将后爸当成了出气筒。然而,后爸从未有过一句抱怨,始终默默包容着她,用温暖的笑容给予她力量。 2023 年,在父母的陪伴与支持下,肖妍倪已经能够在爸爸的搀扶下迈出一小步。同年 10 月 5 日,她勇敢地接受了第二次手术,术后即便痛苦万分,她也咬牙坚持康复锻炼。为了恢复健康,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甚至 2024 年新年都是在医院中度过,一心扑在恢复训练上。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 2025 年,肖妍倪迎来了生活的转机,她已经可以完全离开轮椅,自行走路。如今的她,常常与父母一起逛街、看电影,甚至外出旅游。尽管身体动作仍有些不协调,但自信的笑容重新绽放在她的脸上。 在女儿患病三年之际,后爸首次公开回应外界的声音。他坦言,在女儿刚生病时,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和 “放弃” 的建议,他不是没有动摇过,但一想到女儿的未来,他便坚定了信念。他深情地说:“我与孩子的关系,不是为了防老,而是为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羁绊,这个羁绊的名字就叫亲情。” 4 月 9 日,肖妍倪发文感谢父母和众多关心她的网友,表示自己会继续坚持,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演艺圈,重拾自己的梦想。这场大病,虽然几乎摧毁了她的演员梦,却让她收获了珍贵的亲情,也让她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 肖妍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亲情的伟大。血缘并非衡量亲情的唯一标准,在患难时刻,那份不离不弃的守护,才是亲情最真实的模样。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肖妍倪会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继续勇敢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让我们一起为她加油,期待她再次绽放光芒的那一天!
  • cover
    1个月前

    从美搬回BC行医!加拿大籍医生自曝原因!

    BC省正豪赌能够从美国招募医生和护士,以填补省内医疗保健系统的空缺。 一位在加拿大出生、过去六年一直在科罗拉多州从事家庭医疗的医生,下一步职业发展就是搬到温哥华岛行医。 美国科罗拉多州医生雅库布(Muthanna Yacoub)说:“回到加拿大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对我来说,冰球和在山上的生活几乎就是我的抗抑郁剂。” BC省一直在努力让美国培训的医生和护士更容易获得省内的资格认可,省卫生部门表示,这一过程现在只需要几天,而不再是几个月。 根据CBC的报道,在温哥华的一次会议上与几位医生招聘人员交谈后,雅库布差点与安省的一家诊所签约,因为他在那里出生并度过了部分童年时光。但BC省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他、妻子和他们的爱犬哈德逊。 今年秋天,他将加入BC省维多利亚附近科尔伍德市(Colwood)的一家医疗诊所。 卫生厅长乔西·奥斯本(Josie Osborne)上周五在诊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希望回馈社会,回到家乡。” 该诊所正在努力招聘省外或国外的医生,以防止医生被BC省其他地区挖走。 美国私营医疗保健系统令其士气低落 雅库布对美国私营医疗保健系统的士气低落感到失望,因为在该系统中,保险公司往往决定病人接受何种医疗服务。 这位36岁的医生表示:“有时候,你真的感觉自己是在为保险公司看病,而不是为病人。你必须迎合保险公司的要求,而不顾病人的最佳利益。所以,你不得不在良心和服从之间做出选择——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此感到厌烦。” 然而,最大的催化剂是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的当选,以及他的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 雅库布表示:“鉴于美国政府的强硬态度,我们真的很担心不能按照科学的方式对待病人。” 目前,BC省政府正在利用这一局势,针对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医护人员开展一项耗资500万元的广告宣传活动,并且已经招募了数百名家庭医生。 对BC省招募美国医生和护士战略的乐观态度 科尔伍德诊所的联合医务主任杰西·皮瓦丘克(Jesse Pewarchuk)对BC省招募美国医生和护士的战略取得成果表示乐观。 皮瓦丘克表示:“BC省根本无法培养出足够的医生和护士来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老龄化人口的需求。与加拿大相比,美国的医疗从业人员数量非常庞大。因此,美国具备非常丰富的招聘资源。” 对于拥有加拿大和美国双重国籍的雅库布来说,移居加拿大的过程非常简单。 不过,对于在美国出生的医生来说,他们必须通过加拿大的移民系统,这可能会增加另一个障碍。
  • cover
    1个月前

    卑诗2025年确诊30例麻疹!

    这是一张来自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电子显微镜下麻疹病毒颗粒的图片,发布于2015年2月4日。THE CANADIAN PRESS/AP,HO —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ynthia Goldsmith 在BC省一个偏远的北部社区,麻疹疫情已经报告达到18例。 北方卫生部门在6月14日周六表示,位于BC省圣约翰堡西北约89公里的Wonowon地区,确诊了多个实验室确认的麻疹病例。 该部门指出,首例病例似乎与旅行有关,但现在病毒已经扩散,自5月底以来在该地区持续传播。 在周一的更新中,BC省疾病控制中心(BCCDC)证实,该卫生部门已报告18例病例。 这使得今年全省麻疹病例总数达到30例。 温哥华沿海健康区域报告了8例病例,而菲沙健康地区则有4例。 北方卫生部门表示,居民可能在几个邻近社区暴露于病毒,包括圣约翰堡,并补充说,一个潜在的接触点发生在6月2日午夜至凌晨4点之间的城市医院急诊室。 麻疹是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以及红色流泪眼。 几天后,皮疹通常会出现,从面部开始,然后向下蔓延全身。 北方卫生部门警告那些出现这些症状的人自我隔离至少四天,以防止传播。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卫生部门建议在访问当地医疗服务提供者或急诊部门之前提前打电话咨询。 截至周四,安大略省报告了74例新的麻疹病例,使得自去年10月以来该省总共感染人数达到2083人。
  • cover
    1个月前

    加拿大人化妆消费数十亿!皮肤科医生却说

    加拿大人在 2024 年花费了近 90 亿元购买化妆品,为全球化妆品行业贡献了约 6500 亿元的收入。 这也是为什么海莉·比伯最近以 10 亿元的价格出售了她的 Rhode 品牌。 但是皮肤科医生一致认为,防晒霜、洗面奶和保湿霜是大多数人可以购买的三种最有用的产品,并建议消费者应该对那些声称能够达到临床治疗效果的产品持怀疑态度。 化妆品真的有用吗? 皮肤科医生这样说,化妆品广告常常夸大其词,比如粉底能遮盖一切、面霜能让你年轻10岁。但事实上,大多数人也知道普通抗皱霜并不能真的“逆龄”。 哪些化妆品真的对皮肤有帮助? 皮肤科医生普遍认为,防晒霜、洗面奶和保湿霜是最值得购买的基础产品。 防晒霜能有效防止紫外线伤害,而一些带色粉底和遮瑕膏也能帮助防止皮肤变色。少数产品中还含有如水杨酸等有效成分,有助于控油和改善肤质。 使用不当反而伤皮肤 化妆太多、太频繁或不清洁的皮肤上化妆,可能导致痘痘等问题。使用过期化妆品也存在风险,可能含有细菌如大肠杆菌。含香料的产品更容易引起过敏或刺激。 简单护肤才是王道 医生建议保持护肤步骤简单,只用三样核心产品:洗面奶、保湿霜、防晒霜。如果需要,再根据肤质添加其他产品。 不要一次用太多新产品,应该逐一尝试,观察是否适应。 抗衰老产品靠谱吗? 一些抗老成分如视黄醇(类维生素A)确实有预防老化的作用,但要坚持使用才有效。不过,这类产品不适合青少年。 一项研究指出,TikTok上的护肤建议常常华而不实,既贵又不实用,还可能刺激皮肤。 化妆品的监管如何? 在加拿大,所有化妆品必须符合《食品和药品法》以及相关法规。发现安全问题,加拿大卫生部会介入调查。但仍有不少产品未经过上市前审批。 相比之下,欧盟要求更严格,上市前需做安全评估,禁止多种有害物质。 总结:精挑细选,别轻信夸张宣传 皮肤科医生提醒消费者:买化妆品时要清楚自己为什么用,别被华丽宣传迷惑。简单、安全、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 cover
    1个月前

    男子日喝2L水仍肾结石 医生揭习惯惹祸

      日常多喝水能预防多种疾病,但错误的饮水方法恐有损肾脏!一名男子即使每日都喝2L水,但因腰痛求医,最终证实竟患有肾石。有医生估计,他喝水后长肾石的原因,可能与其1种错误的喝水习惯有关,到底应如何正确喝水才可有效护肾,预防肾石? 泌尿外科医生曲元正在Facebook专页发文指出,该名35岁男子,因近期突发剧烈腰痛,甚至出现冒冷汗与无法站立,遂往医院求医。经检查发现,竟长了5mm的肾结石。但他困惑表示:“他每日饮水量至少达2升,为何仍会长肾结石?” 曲元正医生表示,多喝水就能避免肾结石,这个观念不完全正确。根据临床研究显示,超过70%肾石患者每日饮水量并未明显不足,却仍发生肾石问题,而关键在于喝水方式比总摄取量更为重要。由于人体肾脏主要透过尿液排泄多余的钙质、草酸与尿酸等可能形成结石的物质,所以当水分摄取过少时,尿液浓缩会促使这些矿物质在肾脏内结晶沉淀,进而逐渐形成肾结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一次性大量喝水,肾脏会加速排出水分,仅能短暂稀释尿液,随后又恢复浓缩状态,反而达不到预防效果。因此,重点在于保持规律且均衡的补水频率,而非单纯追求每日喝水总量。 4大喝水方法护肾脏防结石 忌喝3大饮品补充水分 曲医生指出,真正的补水之道不在于喝多,而在于喝对,掌握4大关键喝水方法,才能真正保护肾脏和预防结石: 怎样喝水护肾防结石?   4大喝水方法护肾防肾石: 1.少量多次补充 每日饮水量建议以“体重×30c.c.”计算,例如50公斤的人每天应喝至少1500c.c.。若属高运动量、易流汗体质或长期处于冷气环境的人,则应提升至“体重×40c.c.”。水分补充关键在于均匀分配,每30至60分钟摄取200至300c.c.(约半瓶市售600c.c.瓶装水),才能维持肾脏稳定代谢功能,有效防止尿液过度浓缩。此外,切记避免等到口渴才大量喝水。 2.不要等口渴才喝水 口渴讯号出现时,代表身体早已处于缺水2至3小时,此时不仅尿液浓度升高,肾脏的负担也增加。有研究显示,人体消化道每20分钟仅能有效吸收约200c.c.的水分,若一次性喝超过500c.c至1000c.c.,肾脏无法有效处理多余的水分,将会被迅速代谢,既无法进入细胞发挥作用,也难以达到持续稀释尿液的效果。 因此,最理想的补水方式是小口慢喝,让身体逐步吸收,而不是等到口渴才大量喝水。若一整天都在外,建议随身携带350c.c.容量的水瓶,提醒自己定时补充水分。 3.观察排尿频率检视喝水习惯是否正确 健康成人每日正常排尿次数应为4至7次,平均每2至3小时需如厕一次,这代表肾脏过滤功能运作良好且水分摄取适量。若一天排尿少于4次,即为明显的水分摄取不足,显示尿液过度浓缩,将大幅增加肾结石风险。 4.某些饮品不等于水,需额外补水 需特别注意茶、咖啡及含糖饮品无法完全取代白开水的补充功能,这些饮品中含有咖啡因与糖分会干扰钙质吸收,导致尿液中钙浓度上升,无形中提高肾结石形成的风险。因此,建议每饮用一杯含咖啡因或高糖的饮品,应额外补充300c.c.的白开水(约半瓶市售瓶装水量),以平衡水分流失,并帮助肾脏有效代谢。 肾石有何症状?什么人最高危? 根据香港港安医院-司徒拔道网页资料,肾石是结集于肾脏的石化物,主要成因是尿液中水分量太少,容易造成尿路系统中的沉淀物出现饱和,逐渐形成结石。按其位置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及膀胱结石等。 肾石的成因主要是人体摄取的水份长期不足,便会导致排尿量不足,逐渐形成结石。其他因素包括病人患有慢性疾病、服用的药物、身处环境如亚热带地区、泌尿系统受细菌感染等。 肾石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的肾石病征或肾石痛,不过如果结石从肾脏掉落到输尿管,造成堵塞,便有可能出现如绞痛等较明显的病征。其他常见病征包括: 绞痛 恶心、呕吐 感染及寒颤 腰痛 尿液带血 肾结石风险因素 30岁以上男士 高盐和高蛋白质的饮食 代谢性疾病,如:痛风 治疗方面,肾石的治疗方案有多种,泌尿科医生主要视乎患者的肾结石体积、位置、尿路阻塞的程度及健康状况而定。 药物: 适合一些没有明显肾石病征、肾石痛或体积较小的肾结石,让结石自然排出体外。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利用冲击波原理将碎石机发出的冲击波,经由皮肤与机器的接触,聚焦传送到肾结石位置,击碎结石,结石的碎片将随尿液排出,病人毋须开刀,病人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工作。 输尿管镜检查: 将内视镜经由尿道进入肾,过程有可能需要利用X光引导内视镜,或植入可拆除的输尿管支架作辅助性治疗。当医生确认结石位置,便会利用治疗仪器把肾结石击碎,可以即时舒缓尿道阻塞及肾石痛问题,病人一般须接受麻醉。 经皮肾镜取石手术: 当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无效或肾结石过大,则需进行手术治疗。这项微创手术需在X光监控下进行,医生会在病人背部开一个小切口,以细针穿过皮肤进入肾脏,治疗仪器会经细针针管到达肾结石位置,击碎及取出结石。 资料来源:泌尿外科医生 曲元正、香港港安医院-司徒拔道
  • cover
    1个月前

    这款虾仁有问题!加拿大、美国都卖!

    华盛顿州海鲜公司 Bornstein Seafoods 宣布自愿召回超过44,000磅即食虾肉产品,原因是在例行检测中发现可能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污染。这起食品安全事件已引起当局高度关注。 据 USA Today 报道,召回行动源于 Bornstein Foods 公司执行的例行抽样程序。该公司在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FDA)6月10日发布的通告中透露,在食品生产环境的制程虾肉样本中检测到李斯特菌。公司已立即停止产品配送,并正在进行深入的根本原因调查。 图片来源:fda.gov 受影响的产品主要销售给加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三州的配送商和零售商,同时也供应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总部位于华盛顿州贝灵厄姆(Bellingham)的 Bornstein Seafoods 表示,这些产品可能已进一步配送至全国各地零售商。 涉及召回的产品为Bornstein Foods品牌的冷冻虾肉,包括1磅和5磅塑料袋包装,市场名称为虾肉(Shrimp)。受影响产品涵盖多个批次,包括250/350粒和350/500粒规格的冷冻虾肉。消费者可通过检查包装上的物品编号和批次代码来确认是否持有受影响产品,相关代码印在主包装标签左下角及包装袋背面底部。具体包括物品编号ZMU41-1003、ZMU41-1007、ZMU41-1015和ZMU41-1019等多个批次。点击此处可查看详情。 目前尚未收到与此次召回相关的疾病报告,但当局仍敦促购买了受影响产品的消费者立即将产品退回购买地点以获得全额退款。消费者如有疑问可通过电子邮件Andrew@bornstein.com联系该公司。公司方面表示将持续配合调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 cover
    1个月前

    网红14天只喝水挑战:肌肉流失、虚脱倒地

    社交媒体巨星吉米·唐纳森完成了一项极端的生理挑战——连续14天只靠饮水维持生命。这位在YouTube上被粉丝称为“野兽先生”的网络红人,以拍摄各类惊人挑战视频闻名全球,坐拥4.04亿订阅者。此次禁食期间,这位身高1米96、体重约100公斤的博主全程记录了身体变化,结果远超预期。 禁食进入第五天时,唐纳森已明显感觉能量耗尽。他坦言:“站立变得极其痛苦,走路更是折磨,整个人被疲惫吞噬”。更惊人的是医学检测数据:禁食前的专业扫描显示,他在挑战期间流失约2.7公斤肌肉,同时减掉5.9公斤脂肪。“即使恢复进食,肌肉也不会立刻回来”,这个发现让他倍感沮丧。挑战后期,拍摄20分钟视频就需坐下休息,第12天甚至出现恶心眩晕的濒临昏厥状态。 终止禁食的过程同样充满风险。当英国名厨戈登·拉姆齐在第14天为他准备早餐三明治时,唐纳森仅咀嚼一口就立即吐出——这是预防“再喂养综合症”的紧急措施。这种因突然摄入热量导致的电解质失衡可能危及心脏功能,需要专业医疗监控。最终检测显示他的体重降至91.6公斤,身体质量指数进入健康范围。 此次挑战全程有医疗团队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唐纳森特别强调:“普通人切勿擅自尝试”,他进行该挑战的初衷与其克罗恩病史相关。这位博主坦言,虽然体验了体重下降的短期效果,但肌肉流失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超想象。医学界对长期禁食持保留态度,研究指出超过24小时的禁食可能诱发慢性健康问题,某些专家甚至警示其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挑战期间,唐纳森最强烈的体验恰印证了专家担忧:持续的虚弱感与能量匮乏,取代了传说中的“禁食清醒感”。
  • cover
    1个月前

    加拿大10岁男孩休克,救护车19分钟才到!

    周二上午,在多伦多中城的学校里,莱利(Riley)经历了一场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之后他感觉好多了。 这位10岁的男孩告诉加拿大CTV新闻:“我吃了某种含有花生或接触过花生的东西。我以为没有,因为它装在普通的袋子里。” 他说,上午10点刚过,他开始感到不适,于是告诉老师并去了学校办公室。 “当我喉咙有点发紧时,他们给我用了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他说。   Amanda Dale,图源:CP24 这所位于Bathurst Street和Glencairn Avenue附近的学校,也在上午10点17分拨打了911。电话很快被接通,他们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等待期间,莱利的情况没有好转,他们不得不给他第二次注射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 “在等救护车的时候,我觉得很害怕,”莱利说。 多伦多护理人员告诉CTV新闻:“救护人员在途中时,呼叫优先级被提升。总响应时间为19分钟。” 莱利的母亲阿曼达·戴尔(Amanda Dale)说:“我儿子的学校在多伦多中城,没有理由需要这么久。” 据这个10岁男孩描述,幸运的是,多伦多犹太社区的紧急服务机构Hatzoloh Toronto在接到呼叫后三分钟内赶到协助。他们能为他提供支持,但无法将患者送往医院。 戴尔说:“我听说,当救护车最终到达时,有人询问为何耗时如此之久,他们回答说当天太忙了。听到这个说法,我感到极度不安和沮丧。” 这是五天内CTV新闻报道的第三起紧急呼叫事件,患者均遭遇了911呼叫或救护车响应延迟。 周五,路人告诉CTV新闻,他们在Queen Street West和John Street附近的一家商店门口发现一名员工在抢劫后流血,随即拨打了911。多伦多护理人员证实,救护车响应时间为15分钟。 周六晚上,一名15岁少年在Weston Road和Jane Street地区中枪。邻居们冲过去帮助他并拨打911,但第一个电话近7分钟未被接听。男孩最终在医院被宣布死亡。 多伦多市长邹志蕙称呼叫响应延迟“不可接受”,多伦多护理服务副主管证实正在进行审查。 多伦多警察局告诉CTV新闻:“……缩短等待时间是多伦多警察局的首要任务。我们今年正积极招聘三班、每班30名新的通讯接线员,以增强能力并改善响应时间。” 对戴尔而言,她希望紧急解决这些延迟问题,避免其他孩子遭遇不同的结局。 “我们不应被指望依赖独立的私人救护车服务来满足孩子的紧急需求,”她说。
  • cover
    1个月前

    加拿大这些省最长寿!卑诗排第几?

    如果您希望健康长寿,事实证明,居住地很重要。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加拿大一些省份的人均寿命远远高于其他省份,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相差十年。 这项于去年发表的研究由 Preszler 受伤律师事务所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提供的预期寿命数据对所有 13 个省和地区进行了排名,并分析了男性和女性的统计数据。最终,研究发现加拿大人的平均寿命为 81.34 岁,但不同地区的结果各不相同。 哪个省的人寿命最长? 研究显示,加拿大人寿命最长的是魁北克省。居住在美丽普罗旺斯的男性和女性平均寿命为 82.48 岁,比全国平均寿命长 1.14 岁。报告还发现,魁北克是加拿大男性平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地区,为 80.78 岁。与此同时,魁北克仅是女性平均寿命第二高的省份。魁北克省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 84.16 岁,但在BC省,这一数字略有上升,达到 84.3 岁。 哪些其他省份寿命长? 安省在报告中紧随其后,平均预期寿命为 81.82 岁,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省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 84.07 岁,而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较低,为 79.57 岁。 爱德华王子岛省排名第三,平均预期寿命为 81.65 岁(男性 79.44 岁,女性 83.79 岁),BC省排名第四,平均预期寿命为 81.46 岁(男性 78.75 岁)。 阿尔伯塔省以 80.22 岁的预期寿命位列前五,其中女性平均寿命为 82.64 岁,男性平均寿命为 77.91 岁。 哪些省份的预期寿命最低? 在报告的另一端,努勒维特地区的总体寿命排名最后,为 71.67 岁。在该地区,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是所有地区中最短的,分别为 68.86 岁和 74.35 岁。 西北地区的总体预期寿命第二低,平均为 75.38 岁。萨斯喀彻温省排名第 11 位,居民平均寿命为 78.49 岁,育空地区排名第 10 位,居民平均寿命为 78.68 岁。 其他省份的排名 新不伦瑞克省以 79.76 岁的平均预期寿命排名第六,新斯科舍省紧随其后,为 79.72 岁。马尼托巴省也紧随其后,平均寿命为 79.14 岁。 第九名是纽芬兰和拉布拉多,该省居民的平均寿命为 78.76 岁。 据该报告的一位发言人称,这些调查结果是了解各省医疗保健水平的一个好方法。例如,魁北克省和努勒维特地区的预期寿命相差 10 年,令人担忧。西北地区的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7%。 据该报告的发言人称,这些发现是了解各省医疗保健水平的一个好方法。例如,魁北克省和努勒维特地区的预期寿命相差 10 年,令人担忧。西北地区的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7%。 发言人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这些研究结果凸显了加拿大各地区预期寿命的显著差异,揭示了加拿大人最有机会长寿的地区”。 新闻稿表示,研究重点显示魁北克省和安省等地区似乎优先考虑医疗保健服务,使其成为希望关注健康和长寿的居民的首选相比之下,努勒维特地区的预期寿命较低,显示解决偏远社区医疗服务问题的迫切性。 报告表示这样的研究对于更好地了解加拿大各地的差距,确保需要改善医疗保健的地区获得所需的支持至关重要。
  • cover
    1个月前

    急诊医生揭露:卑诗省卫生系统困境及暴力

    急诊医生揭露卑诗省医疗系统的困境与暴力现象 dailyhive报道:一位大温地区的急诊医生向她的雇主弗雷泽健康局提交了民事索赔通知(NCC),以倡导改善卑诗省医疗系统及她所在医院的工作条件。   Kaitlin Stockton 在鹰岭医院(ERH)工作,形容她的工作无时无刻都不充满挑战,尤其是在她和同事所面临的一些现实情况中,法院文件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 Stockton 正在为那些需要等待数小时才能得到治疗的患者奋斗、呼吁并寄希望于更好的条件。去年11月,医院挂出了一则横幅,局势达到了临界点。   “工作条件明显在恶化,”她告诉Dialyhive,并补充说,低标准的护理正在越来越被常态化和接受。 “这显然让我们所有人感到非常困扰和痛苦。” 争议横幅 急诊医生医疗保健 根据民事索赔通知(NCC),在2024年11月18日,鹰岭医院面临着严重的过载和资源短缺。索赔声明指出,Stockton和她的同事无法为危重患者提供安全和及时的护理。 NCC指明,医生们曾要求将入院患者转移到鹰岭医院的其他区域,取消择期手术,呼叫橙色代码并转移救护车,但这所有的请求都遭到了拒绝。   CCTV录像显示,Stockton正在张贴那个横幅,尽管她并没有自己撰写横幅,但据NCC的索赔显示,责备主要落在了她的身上。 “在获得录像后,贝尔医生联系了鹰岭医院的医学主任乔什·科泽金斯基(Dr. Josh Koczerginski),科泽金斯基则打电话告知Stockton,弗雷泽健康局的高管们对此‘非常生气’,并错误地指控Stockton在张贴横幅时‘误导公众’,并违反了加拿大医学会的行为准则,”NCC如此指出。 毫无疑问,Stockton对此回应感到非常不满。   Stockton表示,她接到电话时被告知,因张贴该横幅而对公众撒谎,如不道歉和承认错误,她的医院特权和医疗执照可能会受到威胁。 “这一切都感觉非常不妥,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当时正处于经历过的创伤和愤怒之中,面对弗雷泽健康局发布那条轻蔑声明所带来的伤害。”   根据NCC的报告,科泽金斯基医生还威胁要通过卑诗省医师和外科医师学院对Stockton提出投诉。 身为一个小家庭的Stockton即使被告知不必这样,仍得参加纪律听证会并聘请律师。她表示弗雷泽健康对任何错误没有表示歉意。   “这一切几乎摧毁了我的生活。” 卑诗省医疗系统中的暴力事件 NCC提到多起医生遭到言语甚至身体虐待的事件。NCC甚至提到曾有一只斗牛犬袭击一名医疗工作者。 过去六个月中,NCC强调了七起显著的暴力事件。索赔指出,在横幅张贴后的两天,2024年11月20日,一名急诊患者在鹰岭医院袭击了一名急诊护士,该护士下颚脱位、脑震荡,并且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至今无法复工。 在2024年12月15日,另一名急诊护士和急诊医生在皇家哥伦比亚医院遭到一名患者袭击。他们尝试呼叫救援,但由于人手不足,直到护士受到攻击后安保人员才赶到。   那名护士因此休假数月。 在今年1月份,NCC提到一名患者携带砍刀来到鹰岭医院,并威胁要杀死急诊工作人员。受直接威胁的护士受到严重心理创伤,并休假数月。 Stockton自己也曾遭遇过持刀事件。2025年1月21日,她正在评估一名全身穿着的、情绪激动并持有砍刀的患者,当时他被救护车送来。她要求医院安保检查是否携带武器,但被告知没有授权进行此类检查,因此她和两名女护士不得不自己动手,尽管她们感到不安全。 “他们就站在角落里看着我们,”她对《dailyhive》说道。   我们问Stockton,既然安保人员要保持距离,他们还有什么用,她表示不太确定。 “他们有时候可以代表我们报警。” Stockton提到了发生在哈利法克斯一家医院的持刀事件。那个事件之后,该医院就在急诊室里安装了金属探测器。 这一点引出了我们与Stockton交谈中提及的关键点,涉及到卑诗省对人才引进的推动,而Stockton认为,这不应该是卫生厅努力的唯一焦点。   招聘?那保留呢? 卑诗省在招募更多医疗专业人员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甚至试图吸引美国医疗工作者。我们问她是否有想对卑诗省卫生部长乔迪·奥斯本(Jodie Osborne)说的话。 “关注招聘是错失重点。我们在急需的人才和经验丰富的本地前线提供人员方面正大量流失。如果我们无法保留已经拥有的劳动力,那又为何要着重继续引进其他人?” 虽然她承认招聘无疑是重要的,但这位急诊医生认为省政府现在应该更关注医疗系统中的员工保留。 “谁会想在一个可能遭到持刀攻击和被斗牛犬袭击的工作场所工作?在这个没有资源供我们完成工作、没有病床放病人、没有耳镜、也没有安全保障的环境中,怎么可能会吸引人来工作?”   她告诉《dailyhive》,与她一同进入这一行业的50%的人已不再从事这一工作,主要原因是职业倦怠。 我们询问了Stockton关于吸引美国工作人员来卑诗省的推动情况。 “美国的每一个急诊室都有金属探测器。他们的薪酬高得多,”她说。 “我们的工资比其他地方普遍要低,而生活成本又很高,这也是原因之一。”   她补充说,卑诗省可以在我们的医院中引入一些安全设施,这并不需要大量资金,她称之为“低垂的果实”。而且,即使有人在安全问题上大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获得支持,对Stockton而言,这似乎不是现实。 “如果他们只是对我表示尊重,而不是像对待普通罪犯那样对待我,我就不会想要起诉他们。” 如果你想就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发声,Stockton鼓励你联系当地的省议会议员。她还建议,如果你有不好的经历,要向医院管理部门提出你的担忧,但要善待前线的工作人员。 “我认为我们需要大声谴责这一切。我们确实需要公众的帮助。”   虽然Stockton仍在鹰岭工作,但由于弗雷泽健康局未能履行其法律义务,提供一个没有骚扰和欺凌的工作环境,她的雇佣关系实际上已经被解除。 她不相信自己会在这里工作多久。 “我的律师告诉我,他们很可能会找到理由解雇我。我在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在补偿方面,NCC提到Stockton正在寻求350,000美元的错误解雇赔偿,代表她过去12个月的工资,以及250,000美元的惩罚性赔偿。   卑诗省急救医学会已就Stockton的情况发出支持信:   弗雷泽健康局对《dailyhive》表示,无法对法院正在审理的事务进行评论。与此同时,卑诗省卫生厅正在积极处理回应,但未在《dailyhive》截止日期前完成。我们会在收到卫生厅的回复后补充内容。  
  • cover
    1个月前

    加拿大小哥苦等6个月检查!去中国几小时搞定

    看病快还得是中国啊! 近日,多伦多本地媒体6ixBuzzTV分享了一段视频,讲述了一名加拿大男子在本国预约MRI检查等待超过6个月无果。结果在中国度假时,仅花费了不到一千人民币,无需预约,就完成了MRI和CT检查,真的是太丝滑了! 图源:X 视频如下↓↓↓ 该加拿大男子的伴侣在视频里说道:“我的丈夫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在加拿大排队6个月也没等到。但是,当我们身在中国时,我们想到为什么不试试当地医院呢?” 图源:X “我们没有预约,直接去了一家综合医院,用他的护照进行登记。很快就拿到了就诊卡,并见到了医生,并安排了核磁共振和CT扫描检查,全部都在同一天完成。” 图源:X “4个小时后,我们顺利从自助机上打印出了MRI的影像片,随后医生也查看了拍片的结果。” 图源:X “最后,总费用大概是1000人民币(约为190加元),挂号费5.5,MRI检查费530,CT检查460。” 图源:X 对此,加拿大网友惊呆了。有网友表示:“我已经等了超过一年了...” 对此,有网友问xAI小助手@grok:“在中国做MRI检查真的比在加拿大快么?” @grok的回答是:“是的,在中国城市地区。MRI检查通常在当天或几小时内即可完成,费用约为100至200美元。在加拿大,MRI检查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16.2周,私人选择的费用为400至3,000加元。加拿大的公共医疗系统虽然免费,但等待时间更长。” 其他网友也纷纷表示,可以考虑找加拿大的私人医疗机构做MRI检查,但是费用颇高。 “你可以叫你的家庭医生给你安排私人MRI,大约要花费2000加元。” “你也可以在加拿大花费700加元(其中保险可以报销70%,也就是只用210加元)。我不是为这腐烂的公共医疗系统辩护,只是想举个更好的例子。” 最后,有一位网友感叹道:“加拿大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遥遥领先加拿大。和中国人相比,我们的生活就像农民一样。我们被谎言/宣传所蒙蔽。媒体报道的关于中国的一切,其实都是在说我们自己。” 对此,各位华人怎么看呢?有人专程回国做身体检查么?欢迎分享!
  • cover
    1个月前

    腊肠吃出大问题!加拿大多省57人感染病菌!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表示,已有 7 人因食用意大利腊肠感染沙门氏菌并住院。 据该机构称,目前已有 57 人患病,其中阿尔伯塔省有 44 例,安大略省有 13 例。 图源: CFIA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于 6 月 10 日发布的召回通知涉及在安大略省、曼尼托巴省和阿尔伯塔省销售的三款意大利腊肠产品,包括:Rea’s品牌的甜味腊肠(Genoa Salami Sweet)和辣味腊肠(Genoa Salami Hot),以及Bona品牌的温和腊肠(Mild Genova Salami)。点击此处查看具体的 UPC 和产品代码。 受影响产品曾在超市、特色市场、餐馆、咖啡馆、熟食店和肉铺销售。 公共卫生署在通报中指出:“许多生病者曾报告在三明治中食用过腊肠,或在熟食柜台购买时食用了召回产品。” 大部分病例的发病时间在 2025 年 4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之间。 公共卫生署表示:“由于从人们感染到病例报告至公共卫生部门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该疫情仍可能有新的病例报告。本次疫情的报告时间跨度为 11 至 45 天。” 目前尚未有死亡病例报告。 当局建议消费者若持有召回产品,应将其丢弃或退回购买商店。 CFIA 警告称:“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外观和气味可能正常,但仍会导致疾病。儿童、孕妇、老年人及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容易感染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 沙门氏菌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恶心、腹部绞痛和腹泻。长期并发症可能包括严重关节炎。 查看有关健康公告和召回的更多信息,可点击卫生署网站,链接: https://www.canada.ca/en/public-health/services/public-health-notices/2025/outbreak-salmonella-infections-genoa-rea-genova-bona-salami.html
  • cover
    1个月前

    华人这爱吃蔬菜登上“肮脏果蔬”榜首

    根据《2025 年农产品农药购物指南》,十几种水果和蔬菜样本中,超过 90% 的检测结果显示含有潜在有害的农药残留。 该名单被称为“肮脏的十二种农产品”,由环境工作组(EWG)根据美国政府对非有机农产品的最新检测数据汇编而成。EWG 是一个健康倡导组织,自 2004 年以来每年都会发布一份报告。菠菜位居榜首,其农药残留量按重量计算比任何其他受检农产品都要高,其次是草莓、羽衣甘蓝(以及芥菜和羽衣甘蓝)、葡萄、桃子、樱桃、油桃、梨、苹果、黑莓、蓝莓和土豆。EWG 科学副总裁亚历克西斯·特姆金 (Alexis Temkin) 表示,这份年度报告的目的并非阻止消费者食用对健康至关重要的水果和蔬菜,而是为消费者提供决策工具,帮助他们决定是否购买家庭消费最多的有机水果或蔬菜。“这份指南旨在帮助消费者在尝试减少农药接触的同时,多吃水果蔬菜”,特姆金说,“许多同行评审研究反复证明的一点是,当人们从传统饮食转向有机饮食时,尿液中农药含量确实会显著降低”。代表有机和传统农产品种植者的食品和农业联盟长期以来一直批评该年度报告。该联盟执行董事特蕾莎·索恩(Teresa Thorne)表示:“我们坚决支持消费者在购买水果和蔬菜时自主选择。但这种选择不应该受到这份清单的影响”。排在榜单上,位于菠菜之后的分别是:草莓、羽衣甘蓝和芥菜、葡萄、桃子、樱桃、油桃、梨、苹果、黑莓、蓝莓和土豆。黑莓是新上榜的,此前从未经过美国农业部的检测。土豆则在近几年缺席之后,再次跻身榜单——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一种名为氯苯胺灵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特姆金说,这种化学物质已被欧盟禁用。特姆金说:“这种农药在收获后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土豆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发芽”,“由于农药在收获后使用时间很晚,距离消费者可能接触或食用土豆的时间很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药浓度过高”。Temkin 说,在《购物指南》的 “Dirty Dozen ”部分的几种作物上,每种作物上都检测到了 50 多种不同的农药。作为报告的一部分,环境工作组还每年都会发布一份“清洁十五种”农产品清单,其中列出了农药残留量最低的常规农产品。许多这类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都会剥皮以保护其健康,但并非所有水果和蔬菜都是如此。菠萝是经检测污染程度最低的农产品,其次是甜玉米(新鲜和冷冻)、鳄梨、木瓜、洋葱、冷冻甜豌豆、芦笋、卷心菜、西瓜、花椰菜、香蕉、芒果、胡萝卜、蘑菇和猕猴桃。特姆金说:“美国农业部农药测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试图模仿消费者的行为。……他们用流水冲洗水果或蔬菜约 15 到 20 秒,然后还会剥柑橘、芒果或香蕉之类的水果皮”。“如果外层有任何农药,我们会将其去除,这可能是为什么一些列入清洁十五种水果或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较少的原因之一”。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的建议,所有农产品,即使是有机农产品,在剥皮前都应该清洗,以免刀上的污垢和细菌沾染到水果或蔬菜上。清洗后,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干。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胡萝卜、黄瓜、甜瓜和土豆等坚硬的农产品可以用干净的蔬菜刷在流水下刷洗。其他所有农产品都可以在冲洗时轻轻揉搓。无需使用漂白剂、肥皂或农产品清洗剂——水果和蔬菜具有多孔性,可以吸收化学物质。摘掉卷心菜、生菜和其他绿叶蔬菜最外层的叶子,仔细冲洗每一片叶子——但不要用水冲洗,否则会弄伤它们。专家建议,最好使用比蔬菜温度更高的低压水,并用滤网甩干蔬菜。冲洗后别忘了清洗滤网。例外情况是经过“三次清洗”的袋装蔬菜,FDA 表示这种蔬菜不需要额外清洗。
  • cover
    1个月前

    崩溃!31岁加国女被告知癌症已转移 谁知...

    尽管一些癌症可以被治愈,有时候人们可以带癌生存,但得知自己患有癌症绝对是一种噩耗。 加布里埃拉·帕蒂 (Gabriella Patey) 说,她和家人在被哈利法克斯一家医院错误地诊断为癌症后受到了精神创伤。 这位 31 岁的女性表示,一切始于 5 月 17 日,医生告诉她,IWK(一家妇女健康中心)的检查结果显示,她乳房中的肿瘤“完全是良性的”。   据CTV报道,帕蒂说:“我们庆祝了一下,因为我的母亲一年半前也因同样的癌症去世了。所以,这让我们如释重负”。   然而不到一个月后,她就接到了医生打来的令人震惊的电话。 帕蒂说:“我的初级保健医生打来电话说,IWK 诊断出了错误,我实际上患有转移性癌症,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诊断”。 帕蒂说,接到电话后,她很快就进入了“生存模式”,开始做善后处理。 “我告诉了我的朋友、家人和工作单位”,帕蒂说,“我通过银行申请了理赔,这样我的账单就能得到处理。我还联系了我的主治医生,把我的名字列入了医疗协助死亡的名单”。 她说:“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我的丈夫得到照顾。确保他不会看到我受苦,就像我看着我母亲受苦一样”。 但帕蒂说,上周五她又接到了医生的电话,事情发生了转折。她说,医生告诉她,IWK 医院搞错了,她并没有患癌症。 帕蒂说,她周一收到了第二份医生意见,确认她确实没有癌症。 帕蒂说:“IWK 的病理科主任做了全面调查。她亲自查看了所有的幻灯片和报告,确定我的病例和别人的病例混在一起了。所以现在我的想法是,这个可怜的女人,曾经被寄予希望,以为她没有乳腺癌。结果她真的得了。而且她得的是目前最严重的乳腺癌之一”。 帕蒂说,她不知道该相信什么,她对该省的医疗保健系统失去了信心。 “我们一直睡不着。每天晚上都哭着入睡。现在我不得不去上班,去见家人,然后告诉他们:‘其实,我没有被诊断出绝症’”,帕蒂说:“我为自己不得不这样做而感到羞耻,尽管这不是我的错”。 帕蒂说,在整个过程中,IWK从未直接联系过她。她说她打算采取法律行动。
  • cover
    1个月前

    加拿大急诊超慢!“避坑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

    在加拿大看急诊,真的不是说去就能看的——你可能要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见到医生,运气不好,一天就耗在医院里了。 这不是夸张!最近,蒙特利尔经济研究所(MEI)公布了一份最新报告,直接点名加拿大各省的急诊排队问题:等得太久,效率太低,病人太难。 报告收集了2024-2025年度的各省数据,对急诊等候时间进行了分析和排名。统计的标准主要包括两项: 总停留时间:从你一走进急诊室开始算,到你被收治或出院为止。 首次医生评估时间:从你登记或分诊,到真正见到医生或护士的时间。   结果一出来,让人头皮发麻: 魁省第一名(最慢),平均得等5小时23分钟; 纽芬兰与拉布拉多表现最好,平均只需2小时45分钟; BC省也排进前四,平均停留时间是4小时13分钟; 安省和阿省表现中等,分别是4小时、3小时48分钟左右。 你以为见医生能快点?别太乐观——虽然安省和阿省在“首次见医生时间”上并列全国最快,但也得等1小时30分钟左右。 而最慢的爱德华王子岛,平均得等上**将近3小时(2小时58分钟)**才能见到医生……而且这还不是最夸张的。 报告提到,不同医院之间的差距也超大。例如,纽芬兰的Bay d’Espoir诊所病人平均只待29分钟就能走人;但在魁省的Pavillon Albert-Prévost医院,竟然有一半的病人要在急诊室待超过13小时05分钟!这已经不是排队了,是住下来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等待时间,在过去5年里是越来越长的趋势。尤其是爱德华王子岛,平均等候时间直接暴涨1小时35分钟,等医生的时间也翻倍了。 BC省虽然涨幅不算最大,但过去一年里等候时间还是多了14分钟,问题同样不小。 说到底,加拿大的医疗系统问题早就不是新闻,不只是急诊难,连女性健康资源投入都被批严重不足。这一次,MEI的报告再次敲响警钟,急诊“排长龙”的现实真该好好被正视了。 为了帮助大家提前做好急诊准备,这里整理了几个方便查询大温急诊等待时间的实用网站:   实时数据平台(适用于温哥华、Richmond、北岸等): Emergency Department Wait Times – 每5分钟更新一次,数据覆盖Vancouver Coastal Health区域各大公立医院,使用简单、数据权威。 网址:edwaittimes.ca Legacy 页面展示详细医院等待时间,如温哥华综合医院(VGH)、圣保罗医院(St. Paul’s)、BC儿童医院、Lions Gate、Richmond医院等,提供“见医等待”和“总停留”数据更新,推荐临急出发前查看 Fraser Health(菲沙卫生局)官网:提供等待时间说明及紧急护理建议,同时包含UPCC(急诊+初级诊疗中心)  Vancouver Coastal Health(沿岸卫生局)网站:除等待时间,还提供紧急护理须知、24小时心理危机转介等信息
  • cover
    1个月前

    加拿大卫生部警告:这种“奶油气弹”要你命!

    加拿大卫生部近日发出安全警示,严正警告公众不要娱乐性吸入一氧化二氮(俗称“笑气”),因为这可能带来“严重健康风险,甚至致命”。 该机构指出,市面上存在一些产品被标注为“打发奶油气弹”(whip cream chargers),并推出各种口味,这些产品正被在线平台和实体店面向公众销售。   在边境执法部门协助下,加拿大卫生部已查获多批未经授权的笑气产品,以防止这类货物流入加拿大。   “向公众宣传或销售用于吸入的一氧化二氮产品是严格禁止的,”加拿大卫生部在警示中强调。   医用笑气 ≠ 娱乐用药   一氧化二氮属于管控药物,只能由有资质的医疗人员在手术或牙科治疗中用于镇静或缓解疼痛。   但若被娱乐性吸入(俗称“huffing”),笑气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例如: • 心跳加速 • 意识丧失 • 低血压 • 缺氧甚至窒息   加拿大卫生部警告,长期使用一氧化二氮的潜在后果极其严重。长期或高浓度吸入还可能引发: • 贫血和维生素B12缺乏 • 出生缺陷 • 四肢和肺部血栓 • 肺部与胸腔之间漏气   该物质对身体多个器官都有严重危害。其中对心脏的影响包括心悸、心脏病发作、中风等。神经系统损伤也极为严重,可能造成脊髓退化、排便、排尿功能障碍、行走不协调、肢体麻木。   心理症状还可能包括意识混乱与妄想、激动、幻觉、偏执情绪和抑郁。最严重的后果包括长期疼痛、永久性瘫痪甚至死亡。   加拿大卫生部强调,即便停止使用笑气,长期娱乐性吸入仍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此外,这种药物也具有成瘾性,停止使用后还可能产生戒断反应。   因此,若有人吸入笑气,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加拿大卫生部强烈建议消费者不要将任何一氧化二氮产品用于娱乐性吸入,”官方通告写道。
  • cover
    1个月前

    玩TikTok挑战出人命!19岁少女抢救4天脑死

    美国一名19岁少女Renna O’ Rourke,挑战TikTok流行的“Dusting”,竟不幸引发心脏骤停,送医抢救4天后仍宣告不治。这起悲剧再次让外界关注社媒挑战背后潜藏的危机。 根据外媒报道,Renna O’Rourke于5月下旬和男友透过送货APP订购键盘清洁剂,没想到吸入该气雾剂后心脏骤停,紧急送往当地的Honor Health Scottsdale Osborn Medical Center抢救,但在加护病房4天后,仍于6月1日下午宣告脑死。 她的父母Aaron和Dana受访时悲痛透露,从未察觉女儿有类似行为,也不清楚“吸嗅挑战”的危险性。Dana表示,这类清洁剂没有明显气味,也不需要特别证件才能购买,加上毒品筛检无法验出任何不妥,正好符合青少年躲避家长监管的漏洞。 Dana更哽咽表示:“我们不希望再有父母,像我们一样得站在插管、无法自主呼吸的孩子身边,只因为他们对着一罐气体吸了一口。”Aaron也透露女儿从小常说自己会成名。“这不是我们希望的方式。” 少女在过世后成功捐出多个器官,挽救至少6条生命。她的父母也设立GoFundMe专业,除了筹措医疗和丧葬费用,也希望唤起社会对这类TikTok挑战的重视,避免再有憾事发生。 “Dusting”,也称为“chroming”或“huffing”,是一种病毒式传播的趋势,人们通过吸入电脑除尘喷雾来获得快感。针对“吸嗅”风险,专家警告吸嗅喷剂虽会产生短暂的微醺兴奋感,但气体会取代体内氧气,可能会导致肝、心脏衰竭、肺病,甚至死亡。
  • cover
    1个月前

    惊人!加拿大50岁以下男性第二大死因竟是这个

    6月是男性心理健康月,尽管近年来心理健康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加拿大,尤其是年轻男性群体中,关于自杀和抑郁的数据依然令人震惊。提高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根据由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发起的心理健康项目HeadsUpGuys的数据,自杀是50岁以下加拿大男性的第二大死因。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的自杀案例中,有多达75%是男性。尽管问题严重,但针对男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仍然研究不足。 为应对这一挑战,HeadsUpGuys在6月的前两周发起了一项名为“为他挺身而出”的活动,旨在鼓励人们为身边可能在默默挣扎的男性采取实际行动。该活动倡导参与者以步行、跑步或骑行等身体力行的方式,表达对男性朋友和亲人的关心与支持。活动的核心理念是,虽然很多男性不愿主动寻求帮助,但他们往往会为他人挺身而出。 我们采访了HeadsUpGuys的社区参与和合作负责人乔·拉切特(Joe Rachert)。他在男性心理健康领域工作十余年,也与加拿大男性健康基金会(CMHF)有深度合作。他强调,提升公众认知是拯救生命的重要一步。 “我是那个不停努力去唤起大家关注的人。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被看见的问题,才有可能被解决,”拉切特说道。 他指出,男性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沉默由来已久,部分原因是社会对男性角色的固有认知。不过,代际之间的变化正在带来积极转变。 “我们总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改变,但要真正扭转男性健康的整体状况,首先需要改变男性社会化的文化结构,”他说。他回忆自己在年轻时几乎从未听说过心理健康的讨论。而如今,年轻一代已经开始主动探索相关话题,例如他曾采访的两位10年级学生,就在做关于体育与男性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 拉切特自己直到40多岁才真正理解并投身心理健康领域。他坦言,虽然以前对心理健康有一些模糊的概念,但真正的理解和认同是近几年才形成的。 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对男性心理健康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公众因名人如安东尼·布尔丹、罗宾·威廉姆斯的去世而开始更多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一些网络人物传播的极端男性气质观念也可能误导和伤害年轻男性。 “社交媒体加强了对男性刻板印象的传播,例如泰特兄弟的影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拉切特指出,这种有害信息可能使一些本就孤独的男性误以为他们找到了归属感。而当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被手机所取代时,问题往往更为严重。 “我们的愿景是,有朝一日,自杀将不再是男性的主要死因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拉切特认为除了提供帮助,更应通过媒体宣传、社区建立和教育推广等方式,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心理健康环境。 拉切特以自身经历强调识别心理健康警示信号的重要性。他分享说,曾有一位好友在30多岁时自杀,他当时完全没有察觉任何征兆。但事后回想,所有预警信号其实早已显现,只是当时缺乏足够的知识去辨识。 这正是为什么教育、倡导和公共意识对于拯救生命如此关键。如果人们学会识别那些细微的心理健康迹象,他们就可能成为阻止悲剧发生的关键一环。 HeadsUpGuys网站为北美男性提供心理治疗师名录,并持续通过活动如“为他挺身而出”呼吁大家采取实际行动。拉切特特别提到,温哥华一支合唱团参与活动的视频令他感动落泪,这也展现了集体关怀的力量。 在这个男性心理健康月,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身边的男性营造一个更理解、更安全的环境。 编辑提示: 本文讨论的是加拿大男性自杀问题。如果您需要帮助,可以拨打9-8-8自杀危机热线。
  • cover
    1个月前

    加拿大急诊室等候多久?卑诗还不算最差!

    这里是加拿大急诊室等待时间的情况 如果您需要在加拿大就医,准备好面对较长的等待时间吧。   据dailyhive报道,根据蒙特利尔经济研究所(MEI)的一份新报告,加拿大人在全国范围内的急诊室等待时间过长。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患者前往急诊室,等待数小时才能得到治疗,急诊室是必须解决的诸多瓶颈之一,以确保加拿大人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该研究于星期二发布。   MEI对各省的数据进行了研究,以计算加拿大急诊室的平均等待时间。 为此,研究评估了患者在急诊部门的停留总时长,从患者入院登记的那一刻起,到他们离开的时刻,无论是出院还是被收入医院。 研究还考虑了医生初步评估的时间,这表明患者从最初登记或分诊到接受医生或护士执业者护理之间的等待时长。 根据2024至2025财政年度可用的数据,MEI确定了以下省份的急诊室等待时间:阿尔伯塔省、卑诗省、曼尼托巴省、新不伦瑞克省、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安大略省、Prince Edward Island省和魁北克省。   在平均停留时间方面,魁北克省以五小时二十三分钟的急诊室等待时间位居全国之首。 “数据显示,纽芬兰和拉布拉多进行的停留时间最短,只有两小时四十五分钟,几乎是魁北克的一半。”报告中提到。 卑诗省在全国急诊室等待时间中排名第四,停留中位数为四小时十三分钟。安大略省的停留时间为四小时,而阿尔伯塔省位于列表的较低端,停留时间为三小时四十八分钟。   急诊室等待时间 在患者等待医生评估的时间方面,安大略省和阿尔伯塔省的等待时间都达到了最快,为一小时三十分钟。 卑诗省、魁北克省和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处于中间水平,而Prince Edward Island省的等待时间最长,平均为两小时五十八分钟。 “各个医院的表现差异很大。例如,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的贝德斯普尔医疗诊所的中位停留时间仅为29分钟。”报告指出。“相比之下,魁北克省阿尔贝特-普莱沃特医院的50%的患者在急诊室内停留超过13小时05分钟。” 自2020年以来急诊室等待时间的变化 根据MEI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所有有可用数据的省份的平均停留时间和医生初期评估时间均有所增加。   “Prince Edward Island省的中位停留时间和医生初步评估时间在这五年中均增加了一小时三十五分钟,分别增长了51.8%和114.5%。”报告提到。 卑诗省在过去一年中平均停留时间恶化最大,增加了14分钟。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和阿尔伯塔省则保持了之前的平均停留时间。 急诊室等待时间 MEI分享了一个来自法国医疗系统的例子,或许可以为急剧上升的急诊室等待时间提供解决方案。 在法国,有独立诊所专门处理低优先级病例,或者称为紧急医疗护理中心的轻微非生命威胁性紧急情况。这些紧急情况可能包括骨折、需要缝合的伤口、感染、流感等“非关键”的紧急情况。   “这些诊所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不同于大型医院急诊室的接触护理的途径。”报告解释道。“尽管大多数诊所有固定营业时间,但这些选择性的时间安排也会对使用它们的患者产生影响。” 这并不是唯一一份给加拿大医疗系统打出不及格的报告。近期一项研究指出,加拿大或许没有认真对待女性健康问题。
  • cover
    1个月前

    驾宝马铲入太阳马戏团场子!嫌犯为何这么做?

    温哥华警方称,周四(5日)晚间因开车撞入太平洋体育馆而被拘留男子患有“宗教妄想症”,当天早些时候,一个圣经学习小组曾向911报警求助。 温哥华市警局发言人艾迪生(Steve Addison)周五表示,据报道,该男子在教堂聚会时行为反常,但在警方遇到他之前就离开了。 周四晚上8时左右,一辆宝马轿车在太阳马戏团(Cirque du Soleil)于温哥华演出期间,撞上太平洋体育馆,随后该男子被拘留。   艾迪生表示,嫌犯明显精神健康受到困扰。“他的言行举止反复无常,尤其是宗教妄想,常谈论撒旦、上帝,以及其他一些明显表明他正经历精神健康危机的事情。” 艾迪生说:“他的行为显然将自己和公众置于危险之中。” 他表示,事发前,这名30岁的温哥华男子并未因犯罪或精神健康问题与地方政府有来往。 幸而体育馆发生撞车事故无人受伤,艾迪生称,考虑到当时场内场外的人数,这简直是个“奇蹟”。 艾迪生说:“车辆撞上了建筑物上的一根垂直混凝土柱,正是这根柱子阻止了车辆冲入体育馆。”   “虽然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速度,但它的速度足够快,如果没有撞上护栏,它就会冲进竞技场,并可能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艾迪生表示,该名男子目前正根据《精神健康法》被拘留。由于他尚未受到刑事指控,警方目前无法确认其身份。 (图:Global视频截图)
  • cover
    1个月前

    102岁全球最老执业医生 揭3大长寿秘诀

    美国一位102岁的医生过去曾被健力士世界纪录认证为最年长的执业医生,直至3年前才退休的他行医接近80年,仍然老当益壮。他近日接受外媒访问更透露自己健康长寿的3大秘诀,当中包括早餐必吃4类食物。 世界纪录全球最老执业医生 长寿102岁秘诀是甚么? 据美媒《纽约邮报》报道,美国神经专科医生塔克(Dr. Howard Tucker)生于1922年,从1947年开始行医、执业近80年。他曾在2021年被健力士世界纪录认证为最年长的执业医生,直到2022年他所在的医院关闭后才暂别行医。塔克指如果医院没有结业、自己绝对会继续看病。 塔克表示父母均活到84岁和96岁,但长寿基因并不是全部原因,他认为“遗传和家族长寿史是健康的开始,然而必须辅以适度的营养、酒精和快乐”。 Dr. Howard Tucker 3大长寿秘诀   长寿秘诀|1. 简单饮食餐单  早餐必吃4类食物 塔克表示,自己的日常饮食非常简单: 早餐:时令水果、谷麦片、低脂牛奶 茶 午餐:为了保持思维敏捷,通常不吃午餐 晚餐:鱼、蔬菜(常吃西兰花)、肉(偶尔吃)、宵夜/甜品、水果或雪糕 长寿秘诀|2. 最爱鸡尾酒    保持运动日跑4.8公里 塔克指自己很少喝酒,但最喜欢饮鸡尾酒“马天尼”,且从不吸烟。塔克相信,即使是小习惯也会产生影响,身体一直保持活跃,避免身材走样。尽管他80多岁时因颈部骨折而放弃了滑雪,现在他也坚持每日在家中跑步机上跑至少4.8公里(3英里)。曾有研究表明,每日步行15分钟,早逝风险降低近25%。 长寿秘诀|3. 快乐是生活必须有目标 塔克认为,自己的幸福来自工作、结婚70多年的妻子、4个孩子、10个孙子,以及对当地体育赛事的终身热爱。 塔克除了神经专科医生的正职,他孜孜不倦、在67岁时亦成功取得法律学位,副业为律师。塔克说:“你的生活必须有目标,每天早上起床时,你都要知道自己要做甚么。”因此即使他暂时没有执业行医,也无意放弃工作,他现时任教于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且为医疗法案提供法律咨询。 对于退休人士,塔克建议他们至少应该要有一些兴趣爱好,无论是社区公共工作还是个人爱好,大脑每天都需要刺激。科学也支持这观点,有研究表明,拥有目标感、不断学习新事物,以及参与需要解决问题、创造力和注意力的活动,是保持老年思维敏锐的关键。 塔克将于7月迎来103岁生日,这位最拚搏的“世一”医生相信:“退休是长寿的敌人”,他不会浪费时间担心自己的人生终点,他说:“因为生命是一种致命的疾病,活着就意味着知道自己终将死去,所以我活着。” 资料来源:《New York Post》
  • cover
    1个月前

    可怕!卑诗药剂师竟给9岁男孩强效鸦片药

    卑诗省温哥华岛一位母亲警告人们,在领取处方药时要仔细检查,因为她在为儿子领取过动症常规药物时,意外被给了强效鸦片类药物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温哥华岛科莫斯(Comox)31岁居民帕奎因(Sarah Paquin)说自己至今仍对这件事感到不寒而栗,不敢想像如果孩子在服药前,丈夫没有注意到药片与平常有异,她9岁的儿子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太可怕了”,帕奎因指出,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失误,“就可能酿成可怕的后果”。 未经认真身份就给药 她上周去给儿子德克兰(Declan)取药时,当地启康药房(Shoppers Drug Mart)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检查她的身份证,也没有从药袋里拿出处方,当时她并没有多想。 第二天,她的丈夫准备给德克兰服药时,却发现药片的颜色和形状都与平常不同,感到有些惊讶。他看了一眼药瓶,发现处方是给其他人的,而且是5毫克氢吗啡酮,立刻把药片退给了药房。 “你的脑子里立刻就想到了最坏的情况,”帕奎因说。 “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让我的心情就很沉重。” 氢吗啡酮是一种强效的鸦片类药物,其效力比吗啡强2到8倍,通常用于治疗急性疼痛或慢性癌症疼痛。 据梅奥诊所(Mayo Clinic)称,氢吗啡酮会导致儿童严重不良反应,过量服用甚至会导致死亡。 CBC新闻联络了启康药房的母公司Loblaws,该公司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这是一宗不应该发生的“人为失误”事件。 “我们已采取控制措施,将类似患者拿到错误处方袋的风险降至最低,而且该名同事将与员工检讨这些情况,以避免未来再发生。” 帕奎因说,她后来收到了药剂师的回应,对此深表歉意。她说,药剂师承认操作步骤有误,未遵守规程,并告诉她,他已被暂时停职,正等待内部调查。 尽管帕奎因获得一再保证,但还是向卑诗药剂师学会(College of Pharmacists of BC)提出了投诉。 “药房必须承担责任,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她说。 图:谷歌街景/Sarah Paquin 
  • «
  • 1
  • 2
  • 3
  • 4
  • 5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 封面
    BC省蜱虫迅速增加!专家提醒这样防!
  • 封面
    4人被蚊叮患脑炎!温哥华卫生局找原因!
  • 封面
    温哥华华裔男子不幸患癌,听妻子话救回一命!
  • 封面
    男子戴金属项链强闯核磁共振室 遭机器吸入惨死
  • 封面
    卑诗政府员工因这事辞职!显现政府价值观
  • 封面
    华人气疯:加拿大医院差点把我爸搞嘎了!
  • 封面
    好失望! 加拿大这类牙科治疗超一半被拒
  • 封面
    血压正常爱走动 111岁日本男公开3大长寿秘诀
  • 封面
    加拿大麻疹传染病大爆发,这省超美国!
  • 封面
    加拿大肥胖率暴增!几人中就有一个!
  • 封面
    这种维生素普遍缺!脱发、皮肤差都是后果
  • 封面
    加拿大看病太折腾!跟中国差距在这里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微信客服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